瀏覽次數:次
2023年,新城黨委、管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法治思想和黨的二十大報告中關于法治建設的重要論述,緊扣中省市和新區法治建設的最新要求,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新城法治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現將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堅持黨委統一領導。黨委、管委會年初組織召開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專題會議,制定印發《空港新城2023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及時調整配強新城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組成人員。2023年8月,張蔚書記提出“誠信空港、法治空港、開放空港”理念,把法治工作放在新城黨委、管委會工作大局中考慮、謀劃、推進,召開黨委會等各類會議組織法治學習10次,為法治工作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
(二)推動依法民主決策。全面落實政府重大事項合法性審查機制,研究出臺《重要議題合法性審查程序暫行辦法》,實行律師列席主任辦公會制度,實現了“三個必須”目標(即主任辦公會議題,法律顧問必須參與;重大疑難信訪案件,法律顧問必須介入;招商引資合同,法律顧問必須把關),全年審查上會議題113件,審簽管委會合同914件,有效預防了行政決策法律風險。
(三)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堅持以“法治思維”處置停緩建項目,實現開復工、第三方盤活項目14個,法律團隊為19個項目規劃了法律路徑,《深化雙向誠信,遵循法治精神,空港新城有效盤活處置停緩建“老大難”項目》經驗材料受到省委政研室肯定。
按照市委政法委“兩行動、兩措施”工作的安排,組織6個服務團隊深入企業,通過實地走訪、交流座談、征集需求等形式開展法律服務,舉辦法律風險防范、企業專利管理等主題法治課堂6場次,累計服務企業120余家;組織集中問診活動4次,提出法律意見10余條,為8家企業免費提供“法律體檢”;試點在臨空經濟產業園中南高科園區掛牌成立“秦創原公共法律服務站”。
(四)規范行政執法行為。落實行政執法“三項制度”,開展案卷評查活動2次,聘任特邀行政執法監督員20名,常態化開展執法監督活動。深入開展“一把手跟執法”活動,組織新城24名領導干部深入一線123次,有效解決企業辦事難點堵點問題17個。加強行政應訴工作,全年行政訴訟案件19件,同比下降48%;依法落實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制度,法院開庭審理行政訴訟案件5件,負責人出庭率為100%,組織旁聽庭審活動7次,2022年以來連續兩年未發生敗訴行政案件。
(五)優化矛盾調處機制。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浦江經驗”,建成一站式矛盾調解化解中心,突出“法治信訪”建設,全年律師參與接訪16批140人。整合12345市民熱線、網上信訪、網上群眾路線、市長信箱等投訴渠道,形成“一部熱線+一個平臺+一個團隊”的受理平臺,全年共處置各類投訴11645件,網上信訪“四率一占比”、12345回訪滿意度保持新區前列。省信訪局《民情與信訪》10月份報道了《空港網訪業務“不打烊”》經驗做法。
(六)加強法治宣傳教育。組織新城100名中層及以上領導參加西安市2023年度學法用法考試,合格率100%,領導干部法治素養和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堅持“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制定《空港新城關于落實“誰執法誰普法”普法責任制的實施意見》和《普法責任清單》,推動新城各部門開展國家憲法日等主題的法律“六進”活動70余場次,舉辦法治、執法業務培訓會20場次;組隊參加全省2023年新媒體普法大賽并獲得二等獎,成功舉辦首屆陜西省檢察官律師論辯賽,“辦事依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已成為空港上下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二、存在問題和不足
法治建設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學法的深度、廣度不夠,法治工作研究不深、不透;二是普法方式創新性不足,“誰執法誰普法”“誰管理誰普法”“誰服務誰普法”的普法責任制還需進一步落實,在執法檢查過程中,開展精準普法、實時普法、互動普法不夠,還未破解傳統方式下普法宣傳活動“受眾少、成本高、收益低”的困境,以案釋法組織較少;三是執法水平有待提高,個別執法人員執法知識儲備不系統、不全面,經驗不足,存在執法政策法規解釋運用不到位等問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2024年,將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認真貫徹實施《法治政府建設實施綱要(2021-2025年)》,聚焦“法治空港”建設,持續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嚴格規范公正文明執法,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強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加強和規范行政應訴工作,努力推動法治政府建設實現新突破,為全方位推動高質量發展提供法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