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精品偷伦精品视频,欧美厨房性猛交xx乱大交,《隔壁女邻居3》中文,亚洲特级毛片,欧美色图亚洲色,在线免费看污视频,亚洲福利视频一区二区三区,国产91会所洗浴女技师

陜西省西咸新區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


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落實好各項就業創業政策,規范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依據省財政廳、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關于印發陜西省就業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陜財辦社〔2017〕40號)和促進就業創業的相關法律法規,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 就業補助資金(以下簡稱就業資金)是指,通過一般公共預算安排用于促進就業創業的專項資金,由財政部門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以下簡稱人社部門)管理。

第三條 管理部門主要職責。

財政部門:負責資金的籌措與管理;核定同級人社部門編制的資金年度預決算;會同人社部門分配下達就業資金;審核同級人社部門提出的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計劃;根據人社部門就業補貼審核意見,下達補貼資金支付文件或核定憑證;負責支付或委托人社部門支付補貼資金;支持就業資金使用管理信息化建設。

人社部門:編制資金年度預決算草案;負責資金的使用,參與資金的籌措與管理;依據促進就業工作狀況制定資金分配方案,會同財政部門分配下達就業資金;負責受理、審核就業補貼申請,公示、確認審核結果;支付個人補貼資金或受財政部門委托支付單位的補貼資金;按規定管理和保存就業補貼申報資料;負責就業資金使用管理信息化建設。

第四條 就業資金管理應遵循的原則。

(一)公平公正。落實國家和本省普惠性就業創業政策,重點支持就業困難群體就業,適度向經濟困難、就業工作任務重的地區傾斜,促進不同群體間、地區間公平就業。

(二)激勵相容。優化機制設計,獎補結合,先繳(墊)后補,充分發揮各級政策執行部門、政策對象等積極性。

(三)精準效能。提高政策可操作性和精準性,加強監督與控制,以績效導向、結果導向強化就業資金管理。


第二章 資金支出范圍和標準

第五條 就業資金分為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兩類。

對個人和單位的補貼資金主要用于職業培訓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公益性崗位補貼、就業見習補貼、求職創業補貼、職業介紹補貼、校園招聘補貼、轉移就業交通補貼、一次性創業補貼、創業孵化項目補貼等支出;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資金用于就業創業服務補助和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等支出。

第六條 職業培訓補貼。

(一)補貼對象。貧困勞動力、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或畢業前一學年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在校生)、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大學生村官、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以下簡稱七類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企業在職職工。補貼對象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培訓補貼,且不得與失業保險的培訓補貼重復享受。

(二)補貼標準。職業培訓補貼標準分類確定。

1.就業技能培訓補貼。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按照培訓時間分類補貼。A類培訓時間不少于80個課時,B類培訓時間不少于100個學時,C類培訓時間不少于120個學時,補貼標準分別為每人1000元、1400元和1800元。就業技能培訓補貼與培訓效果、促進就業效果相掛鉤。七類人員參加就業技能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的,按培訓補貼標準的60%給予補貼;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且在6個月內實現就業的,按培訓補貼標準的100%給予補貼。

2.創業培訓補貼。創業培訓時間不少于150課時,補貼標準區分兩種情況確定。若培訓對象參加創業培訓后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但在6個月內未實現創業的,按每人每期1200元給予補貼;若培訓對象參加創業培訓后取得創業培訓合格證且在6個月內成功創業的,按每人每期2000元給予補貼。

3.勞動預備制培訓補貼。該項補貼僅針對參加勞動預備制培訓的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根據培訓期限分類確定補貼標準。培訓時間為一學期720課時左右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學期1500元;培訓時間為一學年1440課時左右的,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學年2500元。若培訓對象為農村學員或城市低保家庭學員的,再給予其生活費補貼。培訓時間為一學期的,生活費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學期1000元;培訓時間為一學年的,生活費補貼標準為每人每學年2000元。

4.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和技師培訓補貼。按國家有關規定參加企業新型學徒制培訓、技師培訓的企業在職職工,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的,可享受該項補貼。該類培訓應以短期培訓為主。企業在職職工參加培訓后,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的,學徒制培訓按每人1000元給予補貼;技師培訓按每人2000元給予補貼。此項補貼不得與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的培訓補貼重復享受。

第七條 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一)補貼對象:七類人員。

(二)補貼標準:補貼對象通過初次職業技能鑒定(限國家規定試行就業準入制度的指定工種)或專項能力考核,并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的,給予職業技能鑒定補貼。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或專項能力考核補貼)標準為每人200元。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每人只能享受一次,不得重復享受。

第八條 社會保險補貼。

(一)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

1.補貼對象:就業困難人員。

就業困難人員是指在法定勞動年齡內、持有《就業創業證》(《就業失業登記證》,下同)且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員。

(1)法定勞動年齡內的家庭人員均處于失業狀況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員;

(2)距法定退休年齡十年以內的登記失業人員;

(3)連續失業一年以上的登記失業人員;

(4)被征地農民中的失業人員;

(5)失業的殘疾人;

(6)需要撫養未成年人的單親家庭失業人員;

(7)畢業后超過半年未實現首次就業的大中專院校畢業生;

(8)未就業的城鎮退役軍人和軍烈屬;

(9)納入去產能政策范圍企業的失業人員和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中有勞動能力并處于失業狀態的成員;

(10)省人民政府確定的其他就業困難人員。

2.補貼標準。

(1)單位補貼:企業(單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

對一年內新招用就業困難人員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單位,與就業困難人員簽訂1年以上期限勞動合同并按規定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為就業困難人員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的1/2給予補貼,補貼不包含個人應繳納的部分。申請企業社會保險補貼的人員,其社會保險繳費基數不得高于當年社會平均繳費基數。

(2)個人補貼:靈活就業的“4050”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

靈活就業的“4050”就業困難人員的社會保險補貼的對象和標準是:在公共就業服務機構托管個人檔案、在同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繳納社會保險費、持有《就業創業證》的“4050”(女滿40歲,男滿50歲)就業困難人員,實現靈活就業按規定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其中1至2項社會保險費的,可以享受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費的補貼標準為個人所繳納上述社會保險費的1/2。

3.補貼期限。就業困難人員社會保險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社會保險補貼時年齡為準)。

(二)高校畢業生社會保險補貼。

對各類小微企業吸納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就業、與之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且為其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按其為高校畢業生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和失業保險費的2/3給予不超過1年的社會保險補貼,不包含高校畢業生個人應繳納部分。

對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離校2年內實現靈活就業的,或畢業年度自主創業的,給予不超過2年的社會保險補貼。補貼標準為個人實際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的2/3。

各新城用于社會保險補貼的資金支出原則上不超過當年各新城就業資金總額(含省、新區下達的就業補助資金)的20%。

第九條 公益性崗位補貼。

公益性崗位是指以實現公共利益和安置就業困難人員為主要目的,由政府設置的非營利性公共管理和社會公益性服務崗位。

(一)補貼對象。就業困難人員,重點是大齡失業人員和零就業家庭人員。

(二)補貼期限。除對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的就業困難人員可延長至退休外,其余人員最長不超過3年(以初次核定其享受公益性崗位補貼時年齡為準)。

(三)補貼標準。

公益性崗位補貼標準為在規定期限內,每人每月的公益性崗位補貼,不低于最低工資標準的60%,不高于最低工資標準的100%,具體標準由各新城人社部門結合實際制定。各新城用于公益性崗位補貼的資金支出原則上不超過當年各新城就業資金總額(含省、新區下達的就業補助資金)的30%。

第十條 就業見習補貼。

(一)補貼對象。畢業年度和畢業兩年內未就業的普通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在見習企業(單位)按規定參加就業見習的,可享受就業見習補貼。

(二)補貼標準和期限。就業見習補貼包括見習人員生活補貼、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貼和一次性見習留用補貼。其中,生活補貼每人每月1200元,人身意外傷害保險補貼每人每月20元,補貼時間最長不超過6個月;企業(單位)接收畢業生見習且留用率不低于50%的,按留用人數對企業(單位)給予每人2000元的一次性見習留用補貼。

第十一條 求職創業補貼。

(一)補貼對象。學籍在西咸新區范圍內的普通高等學校、技師學院、特殊教育院校,畢業年度內其家庭享受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或本人殘疾、或已獲得國家助學貸款的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

(二)補貼標準。每人1000元。

第十二條 職業介紹補貼。

(一)補貼對象。經依法行政許可、注冊登記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和勞務派遣服務機構(兩類機構簡稱職介機構),向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民工提供職業介紹服務,且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民工與用人單位或勞務派遣公司簽訂1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可享受介紹補貼。

(二)補貼標準。按實際就業人數給予職業介紹補貼,補貼標準為每人500元。登記失業人員和農民工每年只能享受一次職業介紹補貼,不得重復享受。

第十三條 校園招聘補貼。

(一)補貼對象。普通高等學校開展校園招聘活動,并取得成效的,可享受校園招聘補貼。

(二)補貼標準。按《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陜西省財政廳 陜西省教育廳關于設立普通高等學校校園招聘補貼的通知》(陜人社發〔2014〕26號)及相關文件規定執行。

第十四條 轉移就業交通補貼。

(一)補貼對象。實現轉移就業的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

(二)補貼標準。每人最高不超過500元。具體標準由各新城人社、財政部門制定。補貼對象每人每年只能享受一次交通補貼,不得重復申請。

第十五條 一次性創業補貼。

(一)補貼對象。實現自主創業的就業困難人員和畢業年度高校畢業生(含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畢業生),并應在其辦理工商營業執照3個月后,兩年內提出申請。

(二)補貼標準:每人3000元。

第十六條 創業孵化項目補貼。

創業孵化項目補貼用于鼓勵支持創業孵化基地(園區)為入孵創業實體提供創業服務。最高按本級當年就業資金總額的10%安排。創業孵化項目補貼管理辦法按照中省新區相關文件執行。

第十七條 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

(一)就業創業服務補助。

1.補助項目。就業創業服務補助用于加強公共就業創業服務機構服務能力建設,重點支持信息網絡系統建設及維護,以及用于向社會購買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主要補助項目包括就業信息系統建設及運行維護、就業創業信息服務與統計監測、專項就業創業服務活動、跨地區勞務協作、人力資源調查和就業動態調查、就業創業典型表彰獎勵、創業項目推介和成果展示、創業項目資源庫建設和運行維護、就業創業服務場所維護修繕和設備購置、聘請專業人員或購買社會機構提供的基本就業創業服務成果、《就業創業證》印制等。

2.補助限額。各新城每年安排的就業創業服務補助資金總額,最高不超過當年中省新區下達就業資金總額的5%。

其中,《就業創業證》由省人社廳負責統一印制。

(二)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重點用于高技能人才培養基地建設和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等支出。高技能人才補助資金實行項目管理,各新城人社部門要編制高技能人才培養中長期規劃,確定本地區支持的高技能人才重點領域。省級人社部門每年會同財政部門組織專家對擬實施高技能人才項目進行評審,評審結果將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備案。財政部會同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根據申報的評審結果給予定額補助。省級高技能人才項目仍按照我省高技能人才培養工程項目實施。

第十八條 各新城人社、財政部門依據本辦法授權制定的各項具體補貼標準,不得突破本辦法明確的補貼標準范圍限定。

第十九條 就業資金必須堅持專款專用原則,嚴格按照規定的范圍、標準和程序使用,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一)辦公用房建設支出;

(二)職工宿舍建設支出;

(三)購置交通工具支出;

(四)創業擔保貸款基金和貼息等支出;

(五)發放人員津貼補貼等支出;

(六)“三公”經費支出。


第三章 資金籌措與分配

第二十條 各新城應當根據就業狀況和就業工作目標,在財政預算中安排就業資金用于促進就業工作。省、新區財政補助各新城的就業資金,與各新城財政配套投入的就業資金相掛鉤。

第二十一條 中、省、新區財政安排的就業資金,按照因素法測算確定各新城的分配額度(本辦法規定單獨申報評審的除外)。

分配因素包括基礎因素、投入因素、績效因素和重點工作因素四類。其中:基礎因素主要根據勞動力人口等指標,重點考核就業工作任務量;投入因素主要根據地方政府就業資金的安排使用等指標,重點考核地方投入力度;績效因素主要根據各新城失業率、新增就業人數、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人數、困難人員就業人數和資金結余等指標,重點考核各新城落實各項就業政策的成效;重點工作因素主要根據人社部、省委省政府和省級主管部門年度就業工作安排部署,重點考核重大專項就業工作完成情況。每年分配資金選擇的因素和權重,可根據年度就業工作任務重點適當調整。

第二十二條 新區、新城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在收到上級資金分配通知后 30個工作日內,正式下達就業資金預算;各級人社部門應按此時間要求制定和報出資金分配方案。

第二十三條 就業資金應按照財政部門關于專項轉移支付績效目標管理的規定,做好績效目標的設定、審核、下達工作。


第四章 資金使用

第二十四條 各類補貼資金按季度受理、審核和支付(本辦法另有規定的除外)。各級人社部門于每季度初10個工作日內和每年11月15日起的5個工作日內受理就業補貼申請。以上5個受理時段簡稱受理期。

人社部門應于20個工作日內(含公示時間)完成審核工作,財政部門應于每季度第二個月底前完成撥款手續。

每年11月中旬受理的就業補貼,應于當年12月底前完成審核和資金支付工作(需由個人領取的除外)。

第二十五條 對單位和個人補貼的申領與發放。

(一)職業培訓補貼。職業培訓補貼實行“先墊后補”的辦法。

1.個人申領和發放。

個人在職業培訓機構繳費參加培訓的,按規定向培訓機構所在地(或本人戶籍所在地或本人就業單位所在地)的新城人社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或生活費補貼。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個人銀行賬戶。

個人申請職業培訓補貼應提供:《就業創業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個人銀行賬戶等。屬貧困勞動力的還應附扶貧部門開具的貧困家庭證明材料;屬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或畢業前一學年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在校生)的還應附學校開具的證明材料;屬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的還應附初高中畢業證書復印件;屬大學生村官和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的,還應附相關單位開具的人員證明材料或由人社部門負責核實其身份。城市低保家庭學員的生活費補貼申請材料還應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明材料。企業在職職工申請職業培訓補貼應提供:《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勞動合同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培訓機構開具的行政事業性收費票據(或稅務發票)、個人銀行賬戶等。

2.單位申領和發放。

職業培訓機構和企業為培訓對象提供免費職業培訓或墊付生活費補貼的,于培訓后6個月內向同級人社部門申請職業培訓補貼或生活費補貼。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支付到培訓機構或企業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申請職業培訓補貼應提供:補貼申請報告、培訓合格人員花名冊、《就業創業證》復印件、扶貧部門為貧困勞動力開具的貧困證明材料或學校為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或畢業前一學年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在校生)開具的證明材料或初高中畢業證書復印件或相關單位為大學生村官、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開具的人員證明材料、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代為申請協議、培訓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申請城市低保家庭學員生活費補貼還應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證明材料。申請企業在崗職工職業培訓補貼應提供:補貼申請報告、培訓合格人員花名冊、《就業創業證》(《就業失業登記證》)復印件、勞動合同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或培訓合格證書)復印件、代為申請協議、培訓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

企業在開展新型學徒制培訓或技師培訓前,應將培訓計劃、培訓人員花名冊、勞動合同復印件等有關材料報同級人社部門備案。

(二)職業技能鑒定補貼。

1.申請程序。七類人員自主選擇職業技能鑒定機構進行初次職業技能鑒定,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免收費用。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完成鑒定(考核)工作后,向同級人社部門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考核)補貼,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至鑒定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2.申報材料。申請職業技能鑒定補貼應提供:補貼申請報告、取得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人員花名冊、《就業創業證》復印件、職業資格證書或專項職業能力證書復印件、經本人簽字確認的免費鑒定證明材料、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鑒定對象為貧困勞動力的還應附扶貧部門開具的貧困家庭證明材料;鑒定對象為畢業學年高校畢業生(或畢業前一學年技師學院高級工班、預備技師班和特殊教育院校職業教育類在校生)的還應附學校開具的人員證明材料;鑒定對象為城鄉未繼續升學的應屆初高中畢業生的還應附初高中畢業證書復印件;鑒定對象為大學生村官和自主擇業軍隊轉業干部的,還應附相關單位開具的人員證明材料或由人社部門負責核實其身份。

(三)社會保險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實行“先繳后補”的辦法。

1.企業(單位)申領。企業(單位)應在受理期內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并提供以下材料:符合條件人員名單、《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畢業證書復印件或學校開具的畢業生證明材料、勞動合同復印件、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等。其中,公益性崗位用人單位還應提供就業困難人員享受社會保險補貼年限證明材料。經人社部門審核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2.個人申領。符合條件的個人應在受理期內向其社會保險繳費地人社部門申請社會保險補貼,并提供以下材料:《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畢業證書復印件或學校開具的畢業生證明材料、靈活就業或自主創業證明材料、社會保險費征繳機構出具的社會保險繳費明細賬(單)等。經人社部門審核后,按規定將補貼資金支付到申請者本人個人銀行賬戶。

(四)公益性崗位補貼。

1.申報程序。公益性崗位用工單位應向當地人社部門申請公益性崗位補貼,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支付給單位。

2.申請材料。人員名單及《身份證》號、《就業創業證》編號、考勤表、發放工資明細賬(單)、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或公益性崗位人員銀行賬戶等憑證材料。

(五)就業見習補貼。

1.申報程序。就業見習單位應在受理期內向同級人社部門申請就業見習補貼,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單位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2.申報材料。參加就業見習的人員名單、就業見習協議書、《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畢業證書復印件(未畢業見習人員提供學校介紹信)、單位發放基本生活補助明細賬(單)等。申請一次性見習留用補貼還應附就業見習留用人員名單、見習留用人員勞動合同復印件等。人身意外傷害保險應在見習人員上崗前完成資料審核和投保工作。

(六)求職創業補貼。

1.申請程序。各類院校應在每年3月底前,組織符合條件的畢業生集中申請求職創業補貼,對申請材料進行初審,并將初審情況按規定報送人社部門。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支付到學校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2.申報材料。

畢業生個人申請材料包括:畢業生求職創業補貼申請表、《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獲得國家助學貸款(或享受低保或身有殘疾)證明材料、個人銀行賬戶等。

各類院校報送人社部門申請匯總材料包括:院校求職創業補貼初審表、公示文件、申請人員花名冊、畢業生個人申請材料和院校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具體管理辦法按有關規定執行。

(七)職業介紹補貼。

1.申請程序。職介機構向同級人社部門提出申請,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到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

2.申報材料。補貼申請報告、人力資源服務或勞務派遣服務許可證明、介紹實現就業人員花名冊、《就業創業證》復印件、勞動合同復印件、用人單位出具的合同期內任2個月工資發放憑證、機構在銀行開立的基本賬戶等。

(八)校園招聘補貼。

省內各高校應按照《陜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 陜西省財政廳 陜西省教育廳關于設立普通高等學校校園招聘補貼的通知》(陜人社發〔2014〕26號)規定提出當年校園招聘補貼申請。其中,部屬高校向省教育廳提出申請,其他高校向新區人社部門提出申請,申請和審核程序及資金撥付按26號文件辦理。

(九) 轉移就業交通補貼。

1.申請程序。轉移就業人員應在實現轉移就業后3個月內向戶籍所在地新城人社部門提出申請,經人社部門審核后,將補貼資金支付給個人。

2.申報材料。勞動合同(或就業協議)復印件(或用人單位出具的就業證明材料)、新城扶貧開發部門出具的該人員屬于建檔立卡貧困家庭的確認材料、交通費票據等。

(十)一次性創業補貼。

1.申請程序。補貼對象應在受理期向創業所在地新城人社部門提出申請,經其審核后,將補貼支付給個人。

2.申報材料。《就業創業證》復印件、畢業證書復印件或學校開具的畢業生證明材料、工商營業執照復印件等。

(十一)創業孵化項目補貼。

創業孵化項目補貼依據新區有關規定執行。

第二十六條 各級人社部門對單位和個人的各項補貼資金進行審核后要向社會公示,包括享受各項補貼的單位名稱、享受補貼的人員名單、具體補助人數和金額等。其中,職業培訓補貼還應公示培訓的內容、取得的培訓成果等;公益性崗位補貼還應公示公益性崗位名稱、設立單位、安置人員名單、享受補貼時間等;求職創業補貼在各高校初審時在校內公示。公示平臺一般為本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官方網站,也可在覆蓋本轄區的其他網站或平面媒體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

第二十七條 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建設補助資金的使用。

(一)就業創業服務補助。

各新城人社、財政部門每年初制定就業創業服務補助資金年度使用計劃,報新區人社、財政部門審批,經批準后由人社部門按計劃使用(新區本級就業創業服務補助資金年度使用計劃一并進行審批)。新區人社、財政部門可對各新城和新區本級年度就業創業服務補助資金額度進行調劑。新區應在每年6月底前將就業創業服務補助資金年度使用計劃報省人社廳、財政廳備案。

(二)高技能人才培養補助。

該項補助資金實行項目管理。省人社廳每年會同省財政廳組織專家對擬實施的高技能人才項目進行評審,評審結果上報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和財政部,由其根據申報的評審結果給予定額補助。

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建設項目資金的使用。各新城要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產業振興發展規劃和新興戰略性產業發展的需要,依托具備高技能人才培訓能力的職業培訓機構和城市公共實訓基地,建設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重點開展高技能人才研修提升培訓、高技能人才評價、職業技能競賽、高技能人才課程研發、高技能人才成果交流、高技能人才宣傳、高技能人才管理、高技能人才基礎能力建設等活動。

技能大師工作室建設項目資金的使用。各新城要發揮高技能領軍人才在帶徒傳技、技能攻關、技藝傳承、技能推廣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選拔行業、企業生產、服務一線的優秀高技能人才,依托其所在單位建設技能大師工作室,開展培訓、研修、攻關、交流等技能傳承提升活動。

第二十八條 就業資金的支付,按財政國庫管理制度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章 資金管理

第二十九條 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按照財政預決算管理的總體要求,做好年度預決算工作。

第三十條 各級人社、財政部門應當嚴格按本辦法規定落實各項補貼,加快就業資金預算執行進度,保持資金支出進度與序時進度基本一致,防止年底集中支出就業資金,增強就業資金使用的時效性與均衡性。

第三十一條 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定期對就業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專項檢查,將其列入重點監督檢查范圍,自覺接受審計、紀檢等部門的檢查和社會監督;要建立健全財務管理規章制度,強化內部財務管理,優化風險防控。有條件的地方,可聘請具備資質的社會中介機構開展第三方監督檢查。

第三十二條 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探索建立科學規范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積極推進就業資金的績效管理。新區財政部門、人社部門根據各新城就業工作情況,定期委托第三方進行就業資金績效評價,并將評價結果作為就業資金分配的重要依據。

第三十三條 各級財政、人社部門應當建立就業資金“誰使用、誰負責”的責任追究機制,對滯留、截留、擠占、挪用、虛列、套取、私分就業補助資金等行為,按照《預算法》、《財政違法行為處罰處分條例》等國家有關規定追究法律責任。對疏于管理、違規使用資金,并直接影響各項促進就業創業政策目標實現的新城,新區財政將相應扣減其下一年度就業補助資金;情節嚴重的,取消下一年度該新城獲得就業補助資金的資格,并在新區范圍內予以通報。


第六章 附  則

第三十四條 各新城財政、人社部門可依據本辦法,制定就業資金使用和管理的具體實施細則。

第三十五條 本辦法自印發之日起施行。新區財政局、人社局制定的《關于規范和加強就業專項資金使用管理的通知》(陜西咸財發〔2015〕80號)廢止;此前有關政策文件關于就業補助資金(原稱就業專項資金)的規定與本辦法不一致的,以本辦法為準。

第三十六條 本辦法施行前已經受理但未完成審核劃撥手續的各項補貼,按原政策規定審核劃撥補貼資金。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宝坻区| 山东省| 渭南市| 托克逊县| 东方市| 且末县| 昌江| 昆山市| 宜昌市| 克什克腾旗| 河池市| 彭泽县| 岑巩县| 衡东县| 新竹市| 土默特右旗| 延长县| 兴国县| 长宁县| 神木县| 军事| 丰都县| 贵州省| 济阳县| 晋州市| 德惠市| 玉树县| 汨罗市| 西和县| 温泉县| 眉山市| 星子县| 托克逊县| 亳州市| 新龙县| 义乌市| 邓州市| 临桂县| 宜宾市| 富平县| 囊谦县| 泾阳县| 西充县| 六安市| 锡林浩特市| 法库县| 宣威市| 卓尼县| 涡阳县| 内江市| 吉林省| 十堰市| 乌鲁木齐县| 木兰县| 延吉市| 康平县| 集安市| 丹巴县| 安福县| 东明县| 阿鲁科尔沁旗| 芜湖市| 台南县| 苍溪县| 精河县| 贵溪市| 淄博市| 隆安县| 府谷县| 峨边| 汽车| 通州区| 榕江县| 兴业县| 泸州市| 桃江县| 平阳县| 通榆县| 天全县| 樟树市| 环江| 思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