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以來,碑林區深入貫徹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部署,扎實推動西安市政法機關服務高質量發展“兩行動、兩措施”落地見效,聚焦“六個碑林”,聚力“六個奮勇爭先”,持續探索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新路徑,不斷增強企業群眾法治獲得感和滿意度,為“六個碑林”建設提供優質法治土壤。
高位推動高質落實
對標先進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落實黨政同責,堅持全局謀劃。碑林區委、區政府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論述,自覺把營造一流法治化營商環境作為捍衛“兩個確立”、踐行“兩個維護”的政治檢驗,堅持以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統籌推進全區優化營商環境各項工作,推動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更好結合;將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列入區委、區政府重要議事日程,定期召開區委全面依法治區委員會(擴大)會議暨區委書記點評法治工作會議,專題聽取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匯報;樹牢“一盤棋”思想,明確主要任務和責任部門,全方位調集力量、全過程監督落實,凝聚上下聯動、齊抓共管的工作合力;把法治化營商環境工作納入全區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要點、法治政府建設工作考核體系、法治督察重點內容,聚焦政策落實、涉企服務、行政審批、執法監督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科學設定督察項目、制定督察方案,突出發揮考核“指揮棒”作用。
轉變行政理念,聚焦制度保障。碑林區扎實貫徹落實《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深入推進依法行政,依照法定權限、規則和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制定印發《碑林區深化高質量項目推進年行動方案》《碑林區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行動方案》《碑林區法治化營商環境突破提升方案》《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二十條突破舉措》等配套方案措施,奠定堅實制度基礎;充分發揮行政復議化解行政爭議主渠道作用,制定《西安市碑林區行政應訴工作考核辦法》,探索建立完善規范高效的行政復議工作機制,將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率、案件敗訴率納入依法行政考核和法治政府督查事項,行政復議應訴的監督功能充分彰顯;貫徹落實《西安市政府重大行政決策程序規定》《西安市碑林區人民政府工作規則》,涉及全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大事項均由區政府全體會議或常務會議討論決定,確保重大行政決策民主科學合理;依照《碑林區推行規范性文件三統一制度工作實施方案》對規范性文件進行源頭把控,全面落實合法性審核制度,把好規范性文件報備關、審查關、糾錯關、清理關。
傾聽企業訴求,靠前服務紓困。牢固樹立“服務發展、服務企業、服務群眾”理念,暢通常態化、規范化、制度化政企溝通渠道,確定622家“五上”企業、29家大中專院校及80家科研院所走訪計劃;建立“區級領導+成員單位+協調單位”專班運行機制,領導干部包企業、包項目、解難題,全面推動“三送一解”“五上企業遍訪”工作有序進行,為企業群眾送信心、送政策、送服務,促進碑林企業擴總量、增規模、調結構、提效益;常態化開展“一把手走流程、坐窗口、跟執法、處投訴”“法律服務進企業、進項目”活動,定期下沉、靠前服務,主動聆聽企業群眾意見建議;建立“一把手”談發展、“曬績亮榜”等推進機制,開展“創特色、爭榮譽、樹品牌”活動,激勵更多工作在全國全省排得上號、叫得響亮,榮獲中國營商環境百強區、中國最佳國際營商環境城區、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建設示范區等多項榮譽。
查改治建一體推進
依法履行保護企業群眾職責使命
警企聯動聯防,服務陣地前移。統籌刑偵、經偵、治安、法制大隊各部門常態化推進市場領域掃黑除惡斗爭,依法嚴打合同詐騙、強迫交易、非法集資等破壞營商環境犯罪,破獲涉經偵類案件22起,為企業追贓挽損500余萬元;落實“項目警長制”,擴大涉企大宗業務專窗覆蓋面,企業審批疑難問題“一事一議”;加強重點工程建設領域黑惡問題和行業場所亂象整治;全面落實“三長”社情民意“三本賬”“進建商”“聯訪解”“暖心警務會客廳”工作機制,聘任16名警風監督員、政務體驗官,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建立“有問必答”警企聯絡微信群,聯合老菜場市井文化創意街區踐行警企共建共治新模式,開展“2+N”常態化巡邏防控,全面提升轄區治安管理水平。
能動司法破冰,優化訴源治理。實行涉企案件優先受理、優先審查,堅持立案快流快轉,縮短案件中轉時間,大幅提升辦案效率,確保立、審、執各環節快速運行,滿足企業多元化司法需求;堅持“依法審慎、平衡利益、平等保護”理念,辦結各類商事案件9637件,推進“訴源、執源、訪源”聯動治理,創新“執前和解+案件速執+信用修復”工作機制,從源頭上減少訴訟增量;落地全省首家實體金融糾紛訴源治理調解工作站,推動“即時受理+前端化解+司法確認+便捷核銷”治理閉環,出具2017份《核銷預查證明》,涉案標的10694.15萬元,促成87件金融糾紛達成調解方案;構建“無訟+商圈、旅游、校園、企業、醫院、知產”六大板塊,建立“無訟社區”創建示范點22個,選聘“無訟社區”特邀調解員141人,打造縱向到底、橫向到邊全鏈條“解紛網”。
增強產權意識,共筑創新壁壘。碑林區堅持知識產權“嚴保護、大保護、快保護、同保護”工作理念,有效發明專利擁有總量32235件,長期位居西安市區縣前列,在加速推進知識產權的創造質量、運用效益、保護效果、管理水平和服務全鏈條建設上狠下功夫;制定《碑林區知識產權專員管理暫行辦法》,積極開展知識產權“五進”活動,培育知識產權保護規范化市場1個,設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服務工作站4家,為企業爭取知識產權獎補資金46.27萬元;構建“提前介入+知識產權保護碑林模式”,建立《重大疑難復雜案件會商工作制度》,逐案開展“一案四查”,護航各類企業健康發展;推進企業知識產權合規中心建設,提升知識產權刑事案件辦理質效,共計辦理知識產權案件10件25人,涉案金額近800余萬元。
閉環監督及時糾偏
保障執法權力在法治軌道運行
多元主體參與,拓寬監督渠道。聯合區人大、政協、紀委、法院、檢察院等多部門協同構建執法監督機制,通過聯席會議、案件協調、聯合宣傳、實地評估等方式,逐步構建多元融合監督模式;通過“科所聯動”建成兩級網格化基層執法監督體系,配強配齊工作力量,實現所均兩名以上行政執法監督人員,確保監督職責在司法所落實落地,開展“伴隨式”執法監督15次;在全區范圍內選聘20名行政執法監督員,建立8家企業聯系點,通過定期組織座談、上門走訪、收集意見,實現執法問題線索直通;督促執法部門設立法制審核機構、確定法制審核人員,建立內部監督管理制度,切實發揮自我監督專業性優勢;組織各執法單位一把手參與跟執法活動28次,縱深推進作風建設,通過“邊體驗、邊查找、邊整改”,用心傾聽群眾訴求,真正摸清基層實情,不斷提升監管效能。
聚焦執法需要,加強培訓監管。編制《碑林區行政執法文明公約》《碑林區行政執法一典通》,明確執法基準,指引行政執法人員進一步轉變執法觀念、優化執法方式、規范執法行為,將服務民生理念融入柔性執法實踐,實現嚴格執法與文明管理雙贏;聚焦行政人員政治素質、業務能力持續提升,將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習近平法治思想作為統攬執法隊伍建設的總抓手,依托線上云平臺開設10余門法律法規、執法實務課程,方便執法人員隨時隨地充電蓄能,邀請知名律師、實務專家線下點對點專題輔導,2024年累計培訓7次;將資格審核、執法考試、證件申領統一納入線上管理,確保執法證件申領要求明確、審核全面、流程清晰,目前已完成全區行政執法主體審核33家,更換國家統一執法證件779人次。
高效審管聯動,助力城市治理。緊密聯系食品安全、“小過重罰”、交通道路等行政執法監督重點,組織政府法律顧問和社會監督力量實地參與執法檢查活動,全程觀摩執法流程,現場研討交流一線執法重難點問題;開發非現場執法案件線上辦理通道,實行行政執法在線辦案、動態追溯、網上監管,壓減現場檢查次數,降低無效巡查時間,平均辦結時間壓縮30%;積極探索“內部綜合+外部聯合”“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機制,加大跨部門抽查事項案源線索整合推送,按照“誰主管、誰監管”的原則實施后續監管,解決重復檢查問題;以信用等級賦能審管聯動,利用政府官網行政執法專欄和“互聯網+監管”服務門戶,嚴格按照時間節點持續更新處罰信息和監管動態,曝光典型案例36件,提高行政執法能見度和透明度,實現“一處發現、多方聯動、聯合監管”。
做優做實法律服務
為企業群眾提供“家門口”的幫助
精準把脈問診,防控經營風險。建立健全普惠法律顧問長效服務機制,推廣小微企業以“拼多多”模式組團簽訂法律顧問合同,降低小微企業法律服務成本;拓展律師行業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統籌整合全區公共法律服務資源,組織全區53家律所骨干組成“律政先鋒”法律服務團,鼓勵和支持律師廣泛參與重大工程、重大項目全過程;開展“服務實體經濟 企業攜手同行”專項活動,重點排查勞動爭議、合同履行、金融借貸等矛盾糾紛,保障專業法律服務人才第一時間介入,引導企業依法合規經營,共舉辦“法治體檢”活動431次,出具法律意見書267份,為企業依法經營提供法律意見建議1388條,協助化解涉企糾紛495件;開展“訂單式”普法,定期將《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等法律法規送到“家門口”,組織法律培訓、知識講座50余次。
緊貼群眾需求,延伸公證職能。碑林區持續深化公證領域“放管服”改革,制定碑林區公證處“公證減證便民提速”五條舉措,上墻公示辦證流程、材料清單,堅持減證便民,落實“清單之外無證明”;針對當事人辦理頻率較高的親屬關系、證書(執照)、繼承遺囑等公證事項,提供前置審核、容缺受理便民服務,實現當事人“最多跑一次”,持續推行延時公證、預約公證、上門辦證,酌情為特殊企業、個人減免公證費用;指派專業精、業務強的公證員為提供企業實行“一對一”的專業服務,幫助企業擴大融資、周轉資金,規范開展賦予債權文書強制執行效力的公證服務,2024年共辦理公證2931件,接待群眾4800人。
解紛爭促和諧,繪就嶄新“楓”景。碑林區堅持和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創新探索“365”調解模式,搭建“區級—街道—社區”三級人民調解網絡體系,撬動六大調解模式,綜合應用預防、摸排、反應、化解、考評五種機制,實現多層級、多部門、多領域調解資源集成,保障矛盾糾紛化解速度快、遺留問題少、調解效果好;支持新業態新就業群體健康發展,打造醫療糾紛、外賣配送、網約車、清洗保潔等行業調委會,保障涉企矛盾糾紛“一攬子接收、一站式調處、全方位化解”;聯合法院、公安、婦聯、人社、文旅、公證等部門設立專業性人民調解委員會,形成優勢互補、有機銜接、協調聯動的大調解格局。2024年全區共排查矛盾糾紛2160件,成功化解2131件,調解率達98.6%,有效維護轄區企業群眾合法權益,確保轄區和諧穩定。
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障。接下來,碑林區將堅持問需于企、問計于企,奮勇爭先、善作善成,持續打造市場更滿意的政策環境、辦事更高效的政務環境、可信可預期的法治環境、親清更統一的政商環境、公平且公正的創新環境,不斷提升法治對經濟社會發展的保障力和供給力,為市場主體公平競爭、蓬勃發展厚植法治土壤,為碑林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不竭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