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以來,空港新城深入貫徹落實省、市、新區關于優化營商環境的各項決策部署,通過構建“1237”營商環境發展思路,發布《空港新城2024年持續深入營商環境突破年實施方案》,圍繞服務企業、服務項目、服務產業三個主體,打造“高效、舒心、誠信、法治、開放、品質、活力”七張名片,推進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一流營商環境建設。
為優化提升營商環境,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空港新城從人居、交通、生態等多方面著手,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如今,城市整潔優美、生態環境宜人、路網四通八達的宜居宜業城市環境,已成為招商引資、招才引智的新“名片”。




近年來,空港新城經過不懈探索,構建了多元化、多層次、“租售并舉”的新型住房保障體系:為轄區各類人才提供配套齊全的人才公寓,為企業員工定制化開發商品房,為低收入群體提供廉租房、公租房、限價房,為征遷群眾建設安置房。如今,空港已累計為長安航空、七七一研究所等140余家企業員工提供了1000余套品質人才公寓。有效解決入區企業員工住房之憂的同時,也為空港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空港新城幸福里社區被授予全國“綠色智慧社區標準應用試點項目”稱號,成為西北首個綠色智慧社區試點。空港新城花園社區被授予“西安市最美小區”稱號。醫院、學校、公園、銀行、便民超市、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社區日間照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15分鐘便民圈”極大地方便了轄區內群眾的工作和生活。




從“以城市綠肺”為主題的城市中心公園俯瞰空港,兩岸樹木郁郁蔥蔥,晚霞遍布天際之間。身在空港,總能感覺到濃郁的生態之美,不論在云間花境欣賞300萬株競相盛開的千畝花海,在唐順陵遺址公園觸摸石刻流暢的線條,感受歷史遺址的文化氛圍,還是在城市綠道、街角公園、運動廣場盡情揮灑汗水,無不彰顯著空港奮力繪就生態畫卷,打造城市“會客廳”的信心和決心。


綠色發展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近年來,空港新城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累計建成城市綠化707.95萬平方米,建成綠道118公里,各類公園28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已達到80.6公頃/萬人,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達到了35.8%,公園綠地500米服務半徑覆蓋率90%,譜寫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優美旋律。

良好的交通環境和發達的路網結構是經濟發展的基石,也是衡量群眾幸福指數與測試民生溫度的標尺。



近年來,空港持續加大基礎設施投入,構成由機場、高速、地鐵、市政道路相互交錯的立體交通網,累計建成通車市政道路84條、178余公里。軌道交通十四號線快速連接機場、北客站兩大樞紐。在空港新城設有4座地鐵車站,機場專用高速、福銀高速、西咸北環線3條高速公路與新城相接。另外,備受關注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東航站樓項目已基本完工進入驗收階段,機場三期建設工程建成投運后,將以更加完善的基礎設施、更加快捷的空中通道、更加優質的特色服務,為大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貢獻空港力量。

堅持“園區高質量發展、基礎設施先行”的理念,制定《空港新城產業園區配套標準》《空港新城產業園區運營管理服務規范》,以持續優化營商“硬”環境為抓手,不斷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提升園區配套設施和專業化運營水平。



構建以“新城政務大廳為原點,園區服務驛站為支撐,樓宇服務驛站為延伸”的政務服務綜合體系,確保服務對象全覆蓋,為園區企業提供包含現場辦理業務、宣講政策、法律服務、金融服務等活動,惠及企業300余家,為企業、轄區群眾、機場旅客提供辦件和咨詢服務2萬余件次。

近年來,空港新城幫助園區企業解決治污難題、降低治污成本,開展低碳近零碳園區試點建設,研究建立新城低碳管理體系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工作機制,將生態環境建設作為衡量地區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標志,將減污降碳協同發展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成功獲批省級低碳近零碳園區試點,空港型城市低碳發展指標評價體系獲聯合國環境署國際資源小組成員高度認可,空港新城《綠色低碳空港型城市發展路徑探索》入選生態環境部2023年中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等取得一系列成效。
未來,空港新城將不斷提升建設、管理、服務水平,持續完善城市基礎配套,補齊城市功能短板,全面提升群眾的滿意度、舒適度,努力打造品質空港、幸福空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