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月24日,陜西省2020年度組織工作優秀調研成果揭曉,28篇優秀調研成果獲省委組織部表彰,其中《西咸新區空港新城黨建引領村改社區治理調研報告——以幸福里第一社區為例》獲得二等獎。
黨建引領“村改居”社區治理
作為開發區,空港新城面對怎么快速、高效地解決社區居民的合理需求,不斷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及“農民變市民,農村變社區”的新形勢、新變化,逐步探索出一條黨建引領下的社區治理新途徑。
經過多年探索,空港新城以黨建引領為抓手,在各“村改居”社區體制機制優化、便民服務改革、智慧生活建設、文化品牌塑造等方面成效顯著,“村改居”社區居民對社區的認同感穩步提升。

“按照新城黨委‘深入調研、系統總結’的要求,本次課題調研從2020年7月開始,從總結經驗、認識不足、探索改進等方面著手,系統總結新城黨建引領村改社區治理的做法、成效,深入探討當下面臨的瓶頸、困惑,通過實地考察、座談交流、資料研學等方式深入調查研究。”空港新城黨委組織部部長葛峰介紹,本次課題調研由黨委組織部牽頭,人社民政局、底張街道多名黨員干部組成調研課題組,歷時4個多月完成本次調研。在調研過程中,新城黨委主要領導高度重視,多次過問調研情況,執筆修改調研報告,最終形成1萬多字的調研報告。
幸福里社區的典型經驗
調研報告以幸福里社區為研究對象,把空港新城在“黨建引領、村社并存、弱村強社、逐步融合”發展路徑中的經驗進行了總結分析。

組織架構。幸福里社區采取“撤一建一”方式,在撤銷原行政村建制的基礎上成立社區,進行集中安置。搭建了以幸福里社區“兩委”為管理主體統領各村改社區“兩委”的組織架構,推行街辦和村改社區干部在幸福里社區“兩委”共同任職,通過黨組織統籌協調各村轉社區,強化了組織引領,構筑了社區治理的主陣地。
制度平臺。大力推進交叉任職,通過定期召開黨建聯席會議,引導街道、社區、企業、社會組織等共同參與的社區治理。同時,依托“社區吹哨、部門報到”等機制,進一步增強社區在一線解決問題、化解矛盾的能力。
陣地建設。在安置社區規劃建設階段,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陣地建設與安置房建設同步考慮,在幸福里社區拿出2000余平米的商業裙房建成集“紅色黨建、便民服務、教育培訓、文教娛樂”等為一體的黨群服務中心。
產權改革。成立社區商業運營機構,負責運營各村改社區回遷群眾的商業資產,確保收益保障制度落實到位,目前股金累計分紅金額1145萬元,單戶最高分配1.8萬元。同時,空港新城在西咸新區率先實現回遷安置房不動產權證的辦理發放,逐步實現房屋增值可交易。

居民自治。主要通過組建社團組織、志愿服務隊伍等方式引導群眾參與社區治理,組建20余個社團組織,在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時塑造社區認同感;吸納黨員志愿者、熱心群眾組成“好鄰居”服務隊伍,為群眾提供事項代辦、上門服務、志愿服務等,營造居民參與社區公共事務的氛圍。
社區工作力量。現有工作力量來源有街道、原村干部、社會招聘及社會組織等,成立幸福里社區“兩委”后,由街道下派人員及部分優秀村干部進入“兩委”班子。同時,通過第三方機構招聘部分工作人員專職從事社區工作。此外,針對社區老年人口占比大、養老服務需求大的特點,通過招引社會組織入駐,成立“公建民營”綜合型社會福利中心。
社區網格化服務。通過不斷推進“多網合一”,推動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進網格、入樓棟、全覆蓋,實現從被動聽到主動找、經常聽、及時應的轉變,為群眾提供事項代辦、上門服務、志愿服務等,進一步實現群眾辦事“零”跑路。
社區居民的合理需求就是黨建工作的集結號,未來,空港新城將繼續圍繞黨建引領、隊伍建設、場所保障、服務群眾、制度機制5個方面,進一步提升轄區社區治理工作,將為民服務“前沿陣地”向社區下沉,向樓宇延伸,向群眾靠近,用心用情用力打通,服務群眾“最后一百米”,讓群眾“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