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端午簡介
端午節,為每年農歷五月初五。據《荊楚歲時記》記載,因仲夏登高,順陽在上,五月是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
此外端午節還稱“午日節、五月節、龍舟節、浴蘭節”等。端午節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端午節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并稱為中國漢族的四大傳統節日。

端午習俗
端午節是中國民間十分盛行的民俗大節,過端午節,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傳統習慣。由于地域廣大,加上許多故事傳說,于是各地也有著不盡相同的習俗。

賽龍舟
賽龍舟是多人集體劃槳競賽,是端午節的一項重要活動,是古代龍圖騰祭祀的節儀,乃遺俗也。賽龍舟是民間信仰中龍崇拜的一種形式,即要借龍之神威,祈福、辟邪。多祈求福佑、風調雨順、去邪祟、攘災異、事事如意。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劃龍舟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

栓五色絲線
五色絲線,又俗稱五色絲、五彩絲。古俗名稱避兵繒、朱索等。古代以五色為吉祥色。因而,節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腳腕、脖子上拴五色線,一直至七夕“七娘媽”生日,才解下來連同金楮焚燒。還有一說,在端午節后的第一個雨天,把五彩線剪下來扔在雨中,意味著讓河水將瘟疫、疾病沖走,謂之可去邪祟、攘災異,會帶來一年的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