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谷雨過后再無寒,人間芳菲已向暖。伴隨著春風細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轄區近400個農業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村民們有的播種吊籃西瓜、甜瓜種苗,有的細心呵護剛剛長出的網紋瓜、羊角蜜,還有的忙著采摘已經成熟的西紅柿、圣女果,大家正鉚足干勁,種下“希望苗”,收獲“致富果”,一幅鄉村振興新圖景正在空港大地徐徐展開。

“這是村里的致富棚、希望棚”
“油麥菜、菠菜、茼蒿這些綠葉菜3月底已經全部銷售完了,現在我們整理土地,重新覆膜,種上甜瓜苗,過幾個月就能上市了。”走進空港新城北杜街道龍巖村的農業大棚,看著綠油油的種苗,村委會副主任魏蘇周高興地說,這是村里的“致富棚”、“希望棚”,大家都盼望著有個好收成。
為了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加快鄉村振興步伐,龍巖村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并在去年9月開始發展大棚果蔬種植產業。截至目前,龍巖村村集體已經建設溫棚17個,拱棚12個,共計80余畝,主要種植油麥菜、菠菜、茼蒿、西紅柿、圣女果、黃瓜、甜瓜等蔬菜瓜果。
“剛開始誰心里也沒底,我們村干部就帶頭入股,先干起來,等村民們嘗到甜頭了,大家自然會支持。”龍巖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魏運動很理解村民的擔憂。
如今,蔬菜瓜果逐步上市,銷售火爆,大棚的經濟效益正逐步顯現。部分村民在大棚工作,也拿到了穩定的工資收入,大家的擔憂正漸漸消散。
谷雨時節,龍巖村部分大棚里的第一茬甜瓜已經成熟,開園當天就賣出了60箱,收入4800元,后續的訂單也源源不斷涌來。
“一天能掙70塊錢,加班還有加班費,離家也近,好滴很。”大棚里,龍巖村村民王菊花正和其他村民熟練的播種甜瓜種苗。“平時澆水、覆膜、采摘啥都干,還有禮泉、涇陽的人到咱這棚里干活哩。”王菊花介紹說,因為大棚蔬菜瓜果供不應求,春節期間大家也未曾停歇,收入都增加了。
“等今年夏季瓜果銷售完了,我們計劃開個會給大家算算經濟賬,吸引更多村民參與大棚種植,帶領大家增收致富。”對于未來,魏運動充滿信心。

“我們計劃再新增20個大棚”
“這是碧嬌品種的圣女果,品質好、耐儲存,所以一斤可以賣10元左右。”離龍巖村不遠,空港新城楊家寨村興園家庭農場的大棚里,果香夾雜著泥土的芬芳撲鼻而來,一株株一串串飽滿的圣女果懸掛枝頭,煞是好看,陳尚和妻子楊媚崳正帶領工人抓緊采摘。
楊媚崳是土生土長的空港人,陳尚則是河北保定人,楊媚崳從石家莊工商職業學院畢業后,和陳尚一起在河北保定一家國企工作,有著穩定的收入。兩個30歲出頭的年輕人為什么會放棄城市里體面的國企工作,回鄉干起了家庭農場,與泥土打交道?
“國家這些年越來越重視農業發展,我覺得干大棚肯定錯不了,所以和她商量了一起回鄉創業。”言語間,陳尚已經把自己當作了空港人,兩人回到楊媚崳老家楊家寨村,在2019年和家人一起建起了10個溫室大棚,種植西紅柿、圣女果、甜瓜等蔬果。“一個大棚一年的利潤大約有3.5萬元,我覺得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澆水、吊腕、授粉、殺菌、采摘······說實話棚里的活干著挺累,但是我們心里有勁兒,計劃再增加20個大棚,把農場規模做起來。”楊媚崳表示,在大棚建設和運營過程中,從通水電到技術培訓,空港新城農業農村局和街辦都給予了指導幫助,讓他們能夠堅持下來并不斷擴大規模。


“鄉村要振興,產業須先行”
“這是我們從江蘇引進的種苗,等試種成功,可以向農戶推廣。”陜西空港城鄉發展建設有限公司土地經營部副經理李曉光正在空港臨空生態農業示范園的大棚里查看新引進的綠鳳凰西瓜種苗,綠油油的種苗,是希望,更是財富。
空港臨空生態農業示范園位于空港新城太平鎮,目前已建成18棟日光溫室大棚、5座三聯棟智能溫室以及4座拱棚。
“我們有平臺化管理服務的優勢,可以發揮示范效應,帶動空港的設施農業提質增效。”李曉光表示,不同于普通的農業大棚,示范園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運營,采用“訂單農業”及“合作種植”,吸納轄區農戶參與種植經營共同致富。示范園不但引進了綠鳳凰西瓜、涇番一號西紅柿等優良品種進行培育,還會定期組織農技專家開展培訓,將農業科技知識送到田間地頭。
近年來,空港新城不斷優化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大力發展設施農業,進一步實現了農業增產、產業增效、農民增收良性循環。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在底張街辦師家寨村、陳馬村,北杜街辦楊家寨村、龍巖村和太平鎮等地已發展設施蔬菜1085畝,溫室大棚314個,拱棚63個。
在品牌建設方面,空港新城已成功申報集體商標“北杜甜瓜”、“北杜西紅柿”、“太平紅杏”、地理標志商標“太平大棗”等,培育了多個“金字招牌”,促進農副產品附加值增長。
“有了品牌,再加上政策支持和貼心的服務,村民們現在越干越有勁。”空港新城農業農村局干部楊博介紹說,空港新城建立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市場,積極兌現各類政策性惠農補貼,還邀請專家開展技術培訓,建立蔬菜產銷信息動態監測體系,這些行動都讓村民對發展設施蔬菜信心滿滿。2020年,空港新城協助轄區大棚種植戶采取訂單銷售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的方式,全年實現產量2880噸,綜合產值達1152萬元,設施蔬菜產業已成為轄區群眾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徑之一。
“鄉村要振興,產業須先行,發展設施農業就是空港新城加快鄉村振興的一個有力抓手。”空港新城農業農村局高級主管韓冰表示,下一步,空港新城將不斷強化標準意識、產品意識、品牌意識、市場意識、規模意識,不斷優化產業布局,把設施農業抓出特色、抓出品牌,為村民拓寬致富渠道,也為空港的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