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將扶貧與扶志、扶智工作相結合,不斷創新方式方法,通過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電商幫扶等切實舉措,全面激發貧困戶內生動力,確保實現穩定脫貧。
走進太平鎮西留村劉娟家,院落干凈整潔,能看出女主人是個利索能干的人。劉娟是空港新城立志脫貧戶,自己腿腳不便,公公身患阿爾茲海默癥8年,生活不能自理,丈夫身體不好,家里還有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

作為家里的“女掌柜”,劉娟從來沒有“等靠要”。平日里,憑著自己十幾年的縫紉技術,修補衣物貼補家用。兩年前,看到社交媒體上很多人在“賣貨”,劉娟主動“取經”,通過電商扶貧培訓學習,在自己的社交媒體上做起微商,出售本地蔬果和自己種植的黃花菜。
去年,太平鎮免費向包括劉娟在內的23戶貧困戶提供紅薯苗分散種植技術,“我家共一畝半土地,僅通過電商銷售和紅薯種植這兩項,我家去年就增收1萬多元。”劉娟興奮地說。
今年年初,劉娟同其他171戶貧困群眾一起入股紅薯產業扶貧基地,有了屬于他們自己的產業。紅薯收獲后,劉娟利用自己的微商優勢,多渠道銷售,不但賺了錢,后期還有股金分紅。不等、不靠、不要的劉娟已經踏上了“自立脫貧路”。

近年來,空港新城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根本之策,因地施策,利用傳統農業優勢,不斷探索新的產業項目。同時落地建立了電子商務服務中心,摸索出以“杏奶奶”銷售太平紅杏為代表的電商扶貧新模式。
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共有涉農電商33家,今年已銷售本地果蔬約200萬公斤,銷售額近800萬元,電商扶貧成為產業扶貧的新動力。
家住太平鎮石劉村的溫娟利今年50歲,家里有四口人,之前一直靠務農和打零工支撐生活,并供養一名大學生和一名初中生,生活十分困苦,2017年認定為空港新城建檔立卡貧困戶。
摸清情況后,空港新城第一時間將溫娟利子女納入教育扶貧“助飛行動”行列,通過政策幫扶將其子女的上學問題納入教育扶貧專項資金項目,有效緩解了溫娟利子女上學的經濟壓力。
此外,針對貧困群眾就業現狀和訴求,空港新城制定了“核需求、篩信息、試崗位、跟全程”就業幫扶“四步工作法”,積極聯系區內企業,定向推薦,聯系街鎮開設愛心崗位、公益專崗,創建社區工廠和就業扶貧基地,實現了有勞動能力且有就業意愿貧困勞動力全部就業。
通過動態管理就業信息、舉辦技能培訓、開拓就業陣地等措施,空港新城幫助貧困勞動力端穩端牢“飯碗”。幫扶政策環環相扣,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堅實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