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月27日,大年初三,天還不亮王玲就起了床。前一天晚上,單位打來電話緊急通知她大年初三值班,王玲心里惦記著這事,比平常早起了一個小時,給家人做好早飯,就早早出了門。
王玲在空港臨空生態農業園上班,單位的緊急通知讓王玲提高了緊迫感,那天她早到了1個小時。趁著早到的時間,王玲將自己務養的大棚走了個遍,看著大棚菜長勢不錯,王玲心里踏實了很多,她說:“既然單位雇我干活兒,我就得把活兒干好。”

在臨空生態農業園許文龍眼里,王玲為人實在,干活勤快,大棚里的活兒樣樣都能勝任。
疫情發生后,空港新城第一時間在臨空生態農業園設置了政府儲備菜投放點,當時給周邊群眾提供的西紅柿等新鮮蔬菜,就是臨空生態農業園種的。王玲等人的踏實工作,換來了臨空生態農業園大棚蔬菜的豐收,間接保障了疫情防控期關鍵階段空港轄區的生活物資供應!

王玲的老伴兒高榮山平時在村里打掃衛生,疫情發生后,他加入到棗坪村的疫情防控工作中。一個正月,所有家務都落到了王玲身上,雖然辛苦但她心里明白:“老伴兒這是在給村里干正事,我得全力支持。”
平凡的是崗位,不平凡的是思想的進步和對社會的貢獻。如今積極上進、樂于奉獻的王玲、高榮山一家人,在2018年前是太平鎮棗坪村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日子過得很艱難。
作為王玲、高榮山家的定點幫扶干部,空港新城黨委宣傳部毛揚帆很有感觸。在他看來,這家人心里有向往美好生活的一團“火”,為了點燃這團“火”,毛揚帆迅速聯系相關部門和單位,先后于2018年4月和2019年年初,安排王玲、高榮山到臨空生態農業園和棗坪村愛心崗位工作。
工作的問題解決了,王玲一家的困難也迎刃而解。如今除了兩人工資的收入,家里五畝多地每年收獲的梨、蘋果和小麥,不僅夠自己吃,還能賺五六千元。

毛揚帆說:“2018年前,王玲、高榮山一家人的日子過得確實很艱難。但他們有水滴石穿的精神,你幫他們解決了工作,他們就能把工作干得漂漂亮亮,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自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空港新城在“志智雙扶”上下足功夫,確保轄區178戶貧困戶高質量全面脫貧,通過建立長效防返貧機制,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人,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擺脫了物質上的貧困,思想上的富足便不再遙遠。王玲和高榮山通過工作重新認識自己,在改變家庭物質狀況的同時,不斷豐富著自己的精神追求,精神面貌更是煥然一新。王玲說:“脫了貧就得更加努力地工作,脫了貧就要加倍回報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