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22年3月26日,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扶貧研究中心及社科文獻出版社共同在京發布了《教育扶貧藍皮書:中國教育扶貧報告(2020~2021)》。
藍皮書指出,“十四五”規劃中提出,在2021~2025年的“三農”工作中,要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做到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為此,一要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二要把鄉村建設擺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位置,三要進一步深化農村改革,四要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而在2021~2025年教育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的過程中,“十四五”規劃初步指出,應在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同時,進一步促進教育公平,推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城鄉一體化發展。
確保平穩有序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是我國“十三五”與“十四五”規劃交替之際的首要任務,對教育幫扶而言也是一樣。在“十四五”新發展階段的教育幫扶工作任務中,政策和行動的取向要從“攻堅戰”轉為“持久戰”,從“決戰決勝”轉向“常態化”發展。做好教育幫扶工作的“變”與“不變”。變的是“十三五”階段短期的、不再合適的體制機制,不變的則是保障民生、脫貧致富、邁向現代化的精神內核。從教育扶貧轉向以教育助推鄉村振興,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在這個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動態過程中,教育幫扶工作任務的“隱性”特質,勢必會發揮出更為強勁的“顯性”作用,成為實現鄉村振興、應對我國“三農”問題的內在動力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