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家里沒土豆了,我去買。”元旦假期,家住高新區尚品美地城小區的李先生一家準備吃火鍋,當他出門買菜時,母親專門叮囑了一句:“去小區南門的扶貧專柜買,離得近、菜新鮮,而且還不貴。”
“到扶貧專柜買東西。”在西安,這已經是很多市民家庭采買蔬菜、水果的常態,也已經成為一種家門口的“時尚消費”。2020年以來,西安市堅持把貧困群眾脫貧增收與解決城市“菜籃子”“米袋子”“果盤子”問題相結合,以“三專”建設為突破,探索形成消費幫扶“西安經驗”,推動消費幫扶成為脫貧攻堅的強勁“引擎”。
據統計,截至1月7日,西安市共建成消費幫扶線上線下專館75個、專區174個,均超額完成省定任務;整合投放運營專柜2810臺。這些數字,還在不斷增加……
消費幫扶打通了產業扶貧的“最后一公里”,而產業扶貧的不斷提檔升級,正為貧困地區發展持續引入源頭活水。近年來,西安市加快推進“3+X”扶貧產業發展,持續做大做強“十百千萬”產業扶貧工程,大力培育現代瓜果業、生態畜牧業和高效設施農業,因地制宜發展茯茶、農產品制種、苗木花卉、中蜂等特色產業。健全完善產業扶貧帶貧益貧機制,積極打造龍頭企業、合作社、產業園區三大平臺,把貧困戶嵌入產業鏈,共享產業發展成果。
全市286家經營主體穩定帶動3.1萬戶貧困戶在產業鏈上受益。如今,西安全市73721戶250414人建檔立卡戶實現全部脫貧,291個貧困村全部出列,周至縣順利摘帽,貧困戶人均純收入由2015年的3788元,增加到2020年的12613元,年均增幅27.2%。
“然而,因為貧困的動態性,創新性建立健全防止返貧的體制機制已成為當前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這是西安市扶貧辦當前想的最多的問題。為此,西安市積極探索新模式,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為主線,高標準編制脫貧攻堅“十四五”規劃,高起點布局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工作不留空當,政策不留空白。
通過健全防止返貧動態監測和精準幫扶機制,及時發現,及時幫扶,動態清零。通過持續推進扶貧產業,進一步培育壯大區域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村集體經濟,推動扶貧產業提質增效。同時,持續加強就業服務保障,強化技能培訓和轉移就業,多渠道促進脫貧群眾增收致富。此外,西安市還堅持在扎實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扶持、規范扶貧資產管理和基礎設施管護、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體系等方面持續加碼,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人。
事實上,早在2019年4月,西安市就已經啟用了大數據監測平臺,對全市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進行動態監測,并根據預警結果,采取針對性幫扶措施。
2020年,全市共有脫貧不穩定戶517戶、邊緣易致貧戶373戶、脫貧穩定戶61079戶、兜底保障戶6886戶納入大數據平臺,實現實時動態監測。
據了解,大數據平臺經過對市縣兩級醫保、教育、住房、公安等部門提供的數據,進行橫向研判比對后,鎖定重點幫扶對象,監測指標包括新增產業、就業、教育、金融等九大類。
目前,西安市517戶脫貧不穩定戶和373戶邊緣易致貧戶的3400多項幫扶措施已經全部落實到位。在大數據平臺的幫助下,2020年西安市無返貧和新致貧情況發生,脫貧不穩定戶和邊緣易致貧戶返貧致貧風險也基本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