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黨的十九大將“堅持總體國家安全觀”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要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密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關于保密工作的決策部署這條主線,突出“黨管保密、依法治密、科技強密”這個主題,抓住定密管理、網絡保密管理、涉密人員管理這3大管理重點,切實筑牢保密防線。
國家秘密:人民利益之所系
國家秘密是關系國家安全和利益,依照法定程序確定,在一定時間內只限一定范圍的人員知悉的事項。保守國家秘密,事關公民的切身利益,也是公民應盡的責任。對于高校而言,考試招生、教學科研、對外交流等方面的工作都有可能涉及國家秘密。
泄密害國 必受追究
近年來,有關部門立案查處的泄密案件數量逐年上升。泄密案件與資格考試緊密聯系,故意泄密所占比例大,35歲以下涉案人員比重較大。犯罪手段的電子化、網絡化趨勢明顯。管理漏洞、保密意識差、利益驅動、現代化手段泄密、境外敵對勢力的刺探窺視,是造成失密、泄密案件頻發的主要因素。
一方面,境外情報機構以提供學費、課外兼職、學習外語為緣由,用金錢誘使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參與情報搜集、分析和傳遞。據報道,許多涉案學生甚至不知道自己向境外組織和人員遞交報告、資料和照片是在犯罪。近些年來被境外間諜情報機關通過網絡勾聯滲透策反的年輕人居多,甚至不乏涉世未深的在校學生。
由于個別學生安全意識不強、社會經驗不夠豐富,有的還需要尋找一些經濟來源以支持學業。多數學生在網上求職或網聊過程中易被境外間諜盯上,間諜們會用做兼職、發調查問卷之類的名目去吸引學生,以金錢誘使涉世未深的大學生甚至中學生參與情報搜集、分析和傳遞。
間諜剛開始提的要求一般都比較簡單,他們可能先讓學生去圖書館查查資料,或者搞個調研,提供豐厚的酬金,慢慢讓其產生依賴,然后再安排搜集、竊取情報的任務。當學生對這種快速的收益上癮后,間諜機構將進一步安排更有針對性和機密性的信息搜集任務。如果學生不從,對方會威脅將此前的聯系內容和金錢交易報給中國安全部門。
一方面,隨著信息技術發展,黑客攻擊不斷破壞保密工作,病毒、蠕蟲、木馬等入侵方式讓人焦頭爛額,違規外聯和非法接入等更讓人防不勝防。例如,2016年,名為“影子經紀人”的黑客組織號稱入侵了與美國國家安全局(NSA)密切相關的“方程式組織”,并獲取大量漏洞信息和黑客工具。此外,智能手機拍照、錄像、錄音、定位和無線功能越來越強大,也給保密工作帶來了挑戰。
全國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網絡泄密已占泄密事件總數70%以上,2012年以來校園涉諜案件不斷上升,其中絕大部分都是通過網絡被策反的。
警鐘:高校泄密案例
當前,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給傳統的保密工作模式帶來巨大沖擊。國際國內安全和發展環境復雜多變,國際網絡空間對抗日趨激烈,高等教育快速發展,都使高校保密工作發生深刻變化。
案例01
2001年3月,某大學科技處副處長田某與副教授周某攜帶裝有大量涉密軟盤的密碼箱,到北京申報“十五”科研項目。兩人乘飛機返回后,發現密碼箱丟失。箱內有國防軍工科研項目的機密級、秘密級資料,還有2份機密級文件。
案例02
2002年2月,華北某學院教師劉某將涉密科研項目申請書(秘密級)在互聯網上用電子郵件傳遞。6月,另一名教師將7項涉密科研成果(秘密級)用電子郵件傳遞。教師王某將兩篇內容涉密的文章用電子郵件傳遞。學院給予三起泄密事件的責任人行政警告處分,并通報批評。
案例03
2012年4月,徐某考入廣東某重點大學,因為家里經濟不太寬裕,他便在QQ群里發了求助帖“尋求學費資助2000元”。不久,徐某在網上認識了“Miss Q”,對方表示愿意提供幫助,但條件是為客戶“搜集解放軍部隊裝備采購方面的期刊資料”。 徐某所謂的“調研”工作就是到軍港拍攝軍事設施和軍艦,到船廠觀察、記錄在造在修船艦的情況,并將有船艦方位標識的電子地圖做成文檔,提供給“Miss Q”。
(摘自有關部門官方網站,人物為化名)
國家秘密載體管理的六個環節
1、收發環節
履行清點、編號、登記、簽收等手續,專人管理,臺賬清晰。
2、傳遞環節
國家秘密載體通過機要交通、機要通信或者指派專人傳遞,絕密級涉密載體必須二人護送。
3、復制、摘錄、引用、匯編環節
嚴格履行報批登記手續,復制、摘錄、引用、匯編件視同原件管理。
4、維修環節
國家秘密載體原則上由本單位技術人員維修。
5、攜運環節
國家秘密載體不得帶至公共場所,不得擅自攜帶出境,不得通過普通郵政、快遞寄送。
6、銷毀環節
國家秘密載體不得擅自銷毀。應清點、登記后,送交專門的銷毀工作機構等,由專人現場監銷。
讓科技為網絡通信保駕護航
信息時代,科技在保密工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竊密與反竊密斗爭主要表現為高技術的抗衡。必須提升網絡和通信的安全管理水平。堅持涉密計算機與外界物理隔離,他人的計算機或U盤可能連接過互聯網,或被植入特種間諜竊密程序,或感染了病毒。隨意將他人計算機或U盤上的文件、資料拷貝到涉密計算機上,可能被植入間諜程序或感染病毒。
必須加強保密科技創新。涉密系統應盡可能采用國產設備,早日用自主研發的產品取代國外產品,從根本上維護國家秘密、個人隱私的安全,讓“黑客軍團”望而興嘆。
必須掌握日常保密技術防范常識
1. 不將涉密計算機及配套設備接入互聯網。
2.不在涉密計算機與非涉密計算機之間交叉使用優盤、移動硬盤等。
3.不在未采取防護措施的情況下將互聯網、非涉密計算機上的數據復制到涉密計算機。
4.計算機等設備的口令不能為空或過于簡單。
5.不將無線外圍設備(無線鼠標、無線鍵盤等)用于涉密計算機。
6.不在涉密場所中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上配備和安裝視頻、音頻輸入設備。
7.不使用連接互聯網的計算機,或是具有無線互聯功能的計算機(如家用筆記本電腦)處理涉密信息。
8.不將手機帶入重要涉密場所。
9.不使用普通傳真、電話和手機傳輸或談論涉密信息。
請牢記保密守則十不準
一、不該說的機密,絕對不說;
二、不該問的機密,絕對不問;
三、不該看的機密,絕對不看;
四、不該記錄的機密,絕對不記錄;
五、不在非保密本上記錄機密;
六、不在私人通信中涉及機密;
七、不在公共場所和家屬、子女、親友面前談論機密;
八、不在不利于保密的地方存放機密文件、資料;
九、不在普通電話、明碼電報、普通郵局傳達機密事項;
十、不攜帶機密材料游覽、參觀、探親、訪友和出入公共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