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年來,機關單位普遍加強了針對計算機網絡的保密管理,涉密人員網絡信息安全意識和保密技術常識明顯增強。然而,與此同時,一些涉密人員卻忽略了辦公室的安全保密工作,認為辦公室環境相對封閉,存放涉密文件資料相對安全,放松了警惕。殊不知,正是這種錯誤認識的存在,導致了竊密泄密案件的發生。
信訪信中的涉密文件從何而來?
2014年1月,某地有關部門接到通報,在群眾信訪來信中發現1份與其信訪事項相關的秘密級文件復印件,雖然文件編號有被涂抹的痕跡,但仍然可辨。經核實,該文件系發放至某市屬單位信訪部門的涉密文件。
文件從何而來?調查后,辦案人員厘清了事件的來龍去脈。
1月3日,某市屬單位信訪部門工作人員取回上述涉密文件后,經辦公室主任孫某簽批,報局長張某審閱。1月6日,辦公室文秘佟某將文件送給張某,由于張某的辦公室總是有很多上訪人員進出,佟某未能及時將文件送達,就拿回放在了自己的辦公桌上。期間,佟某多次離開辦公室維持信訪秩序,都未鎖門。上訪人員杜某趁佟某辦公室無人之際將上述文件拿出,閱讀并復印3份,隨后將原件放回原位。
此后,杜某將復印件交給上訪人員谷某,委托他郵寄給相關部門。谷某稱,在郵寄稱重過程中信件散落在地上,他看到了復印件,覺得好奇就又復印了1份。另外,上訪人員孫某也復印了1份。案件發生后,有關部門將上訪人員手中持有的涉密文件進行了回收銷毀,給予負有直接責任的佟某行政警告處分并調離工作崗位,給予負有領導責任的張某行政警告處分,對主管副局長白某通報批評,對辦公室主任孫某通報批評并調離該單位信訪部門。
辦公室不是保險柜
誠然,辦公室相對于其他外部區域,尤其是單位以外的區域而言,封閉性和安全性更強。但這種安全性和封閉性并不是絕對的,尤其是那些與外部人員經常接觸的部門。一些機關單位工作人員放松了保密弦,沒有對涉密文件資料按照保密管理要求進行嚴格管理,使之處于失控狀態。分析近年來發生在辦公室內的竊密泄密案件,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部分涉密人員保密意識不強且存在不良工作習慣。一些機關單位工作人員想當然地將辦公室當做絕對安全的場所,視為涉密載體的“保險柜”,不采取任何防范措施,隨意擺放涉密載體,導致涉密文件事實上處于失控狀態。本案中,佟某離開辦公室沒有鎖門,給上訪人員竊取涉密文件以可乘之機。此后,涉密文件已經被杜某、谷某多次復印,泄密結果已經發生,但由于杜某復制后又將涉密文件放回了原處,佟某始終沒有察覺,導致文件泄露后未能及時采取補救措施,知悉范圍進一步擴大。
此案并非個案。2011年5月至6月間,某縣人大常委會辦公室文件管理員刀某先后從縣委辦、縣政府領取多份涉密文件,因單位領導外出,刀某便將文件擺放在辦公桌上。待刀某準備將文件送領導簽閱時,發現涉密文件已下落不明。后經多方查找,仍未找到。又如,2005年,某縣信訪部門收到市信訪部門密傳的1份機密級文件,當文件傳閱至朱某時,正遇有人上訪,朱某便隨手將文件放在接待室的桌子上,離開接待室接訪,造成了國家秘密的泄露。
二是辦公室環境安全隱患突出。存放、保管涉密載體的辦公場所,其安全性、封閉性必須滿足一定的標準,能夠防止盜竊、窺視和破壞行為的發生。以保密要害部門部位為例,不僅應當滿足“三鐵一器”的基本要求,還應當限制非涉密人員的進出。以本案為例,信訪部門長期面對大量群眾來訪,接觸人員復雜,極易出現場面混亂的情況。因此,行政相對人進入辦公場所,拿走涉密文件、損壞涉密載體等情況在此類部門時有發生,更要高度防范,絕不能有一絲馬虎。此外,還要適時對存放、保管涉密載體辦公室的安全情況進行檢查,一旦出現問題,應及時采取補救措施,減少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