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省生態環境廳始終牢記“國之大者”,嚴格落實秦嶺生態環境保護《條例》和《總體規劃》,全面加強秦嶺生態保護,秦嶺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秦嶺生態環境狀況評價等級為“優”;地表水水質均達到Ⅲ類以上;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100%;土壤、危廢、輻射等環境安全穩定。秦嶺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優良等級面積達99%以上。

一是高站位推進陜南硫鐵礦污染專項整治
整治專班建立并落實駐場督辦、定期調度、聯合審查、動態評估等機制,有力有序推進以白河縣硫鐵礦為重點的漢江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產開發污染專項整治工作。《陜西省漢江丹江流域涉金屬礦產開發生態環境綜合整治規劃(2021-2030年)》已經通過專家審查,漢丹江流域涉重金屬重點區域整治項目正在有序實施。部分礦點污染控制斷面pH值明顯提升,河段水體顏色變化明顯,磺水河段距離明顯縮短,治理成效顯現。1-8月,33個預警監測斷面總體達到或優于地表水Ⅲ類水質,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水源水質安全穩定。
二是著力解決秦嶺區域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始終把涉及秦嶺生態環境問題作為督察的重點內容,定期調度督辦,推動問題整改。會同省秦嶺辦組織開展秦嶺生態環境保護聯合交叉執法檢查。聯合省林業局等部門開展“綠盾2021”自然保護地強化監督,推動2770個問題點位完成整改。緊盯尾礦庫、飲用水源地和危險廢物等重點領域,全力防范化解生態環境風險隱患,確保區域生態環境安全。
三是發揮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引領作用
積極推進秦嶺區域各縣(區)開展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指導各地探索“兩山”轉化路徑,走上綠色發展道路。目前,秦嶺區域已有8縣被生態環境部命名為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區),6個縣獲“兩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落實中辦、國辦《關于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意見》,擬制定印發我省生物多樣性保護實施意見,實施秦嶺外來入侵物種防控機制及早期預警研究等項目。在秦嶺區域布設159個生態質量監測樣地,探索構建秦嶺區域生態監測網絡。開展2015-2020年秦嶺區域生態環境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
下一步,省生態環境廳將持之以恒抓好秦嶺生態環境保護,堅決當好秦嶺生態衛士。一是強力推進硫鐵礦整治,全力推進年度工程項目實施,確保階段性目標完成。二是強化督察執法監管,確保中央和省委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和秦嶺交叉執法發現問題按時高標準完成整改。三是大力推進綠色低碳發展。引導各地樹立綠色發展理念,積極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