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習近平總書記今年4月在陜西考察時強調:陜西生態環境保護不僅關系到自身發展質量和可持續發展,而且關系到全國生態環境大局。陜西廣大干部群眾深感生態保護責任重大,他們把生態保護和自身發展質量擺在重要位置,努力當好生態衛士,因地制宜推動可持續發展。

在實行嚴格管控的同時,秦嶺正抓緊生態修復。去年底頒布實施的秦嶺保護條例中,不僅保護面積由海拔2600米以上區域擴大到海拔2000米以上區域,立法也從原先的禁止開發區、限制開發區和適度開發區,全部修改為核心保護區、重點保護區和一般保護區。理念也從過去的“限制開發”轉為“保護優先”,一詞之差,天壤之別。
當好生態衛士、留住綠水青山,陜西在持續努力。
在位于毛烏素沙地以南的定邊縣十里沙村,村民們正忙著趕在5月底前把今年6000畝改良后的新樹苗全部種完,把受疫情耽誤的時間搶回來。

毛烏素沙地面積有4萬多平方公里,曾經沙進人退,榆林市也因沙漠圍城曾被迫三次南遷,惡劣的生態環境一直危及百姓生產生活,制約著當地的發展。
經過不懈地治理,這里終于實現了區域性的荒漠化逆轉,2019年榆林市獲得了“國家森林城市”稱號。
黃沙盡褪,瓜果飄香。生態環境改善的同時,經濟效益也在提升。

在堅持治山、治水、治氣、治城一體推進、持續用力下,陜西的生態環境越來越好,從衛星影像上可以看到:綠色的版圖一路向北推進了400公里,森林覆蓋率達到了45%,全省植被指數增加幅度為18%,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3倍。曾經洪澇災害頻發的渭河經過近5年的整治,也變成了景觀長廊和區域經濟的產業集群。
來源:央視《新聞聯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