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塑料使用屢禁不止,環境污染問題迫在眉睫。
塑料袋多為聚乙烯,埋在地下上百年都無法降解,燃燒后不僅有殘余,還會產生污染環境的有害氣體。正是這些原因,讓塑料成為環境的“天敵”。
近日,陜西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陜西省生態環境廳制定并印發了《陜西省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實施方案》。明確到2020年底,西安市(含西咸新區)建成區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餐飲打包外賣服務和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禁止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袋。

這也意味著,到今年年底,買菜使用的塑料袋、外賣和餐飲將迎來新變化。其實,早在2008年6月,限塑令便開始實施。如今,12年過去了,從“限”到“禁”,一字之差,也體現出塑料禁令的嚴格。
西安塑料袋使用情況怎么樣?近日,小環走訪了西安的超市以及農貿市場,發現仍有大量塑料袋在使用。
在一家超市內,蔬菜區、水果區并沒用單獨放置免費的預包裝塑料袋,而是把塑料袋統一放在稱重臺。負責稱重人員介紹說,這樣做是為了防止浪費,之前是一個菜架子上面放一卷塑料袋,用完了再加,但那樣浪費嚴重,有的人一下子拿好幾個,一顆土豆一個,一個西紅柿一個,統一放在稱重臺,人們拿的少了一些。
而在結賬柜臺,使用購物塑料袋要收費,小袋2毛,大袋3毛。一般老人都會用布袋,年輕人購買塑料袋頻率較高,但也有不少人年輕人自備購物袋,購物量較小時,也有人直接拿在手里。
與超市相比,農貿市場的塑料袋使用更頻繁。
商販都備有塑料袋。顧客買菜時,攤主會主動套袋,也有顧客覺得袋子薄,會主動要求多套一兩個。
其中一個攤位的女老板說:“顧客每買一樣菜,就用一個袋子,要是買的多,還要拿一個大一點的塑料袋一起裝,方便顧客。”
考慮到有些菜不適合裝在一起,攤位老板一般按照顧客買菜的多少再決定使用袋子的大小。
剛買完菜的劉女士提著塑料袋說:“賣菜地方都會提供塑料袋,自己一般不帶。”
塑料袋使用頻繁,距離2020年年底只剩4個月的時間,塑料袋是否還會繼續“我行我塑”?此次禁塑令中也明確了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如在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推廣使用環保布袋、紙袋等非塑制品和可降解購物袋等。
但從目前市場上使用塑料袋的情況來看,市民大多分不清哪種塑料袋可降解,環保布袋紙袋使用頻率較低。尤其是農貿市場和超市,急需更環保的包裝袋。
加快推進塑料革命“塑戰塑決”,一方面需要政府、包裝袋生產企業一起發力,研制生產出性價比高同時可以降解無污染的包裝袋,另一方面,市民能少用塑料袋盡量少用,已有塑料袋盡量重復多次使用。在選擇塑料袋的時候,盡量不要挑選有刺激性氣味的、顏色過深的塑料袋,顏色深的塑料袋添加著色劑,對人體有害,所以,盡量選擇顏色淺的,或是接近樹脂本色的塑料袋。當然,最環保的做法是:重拎布袋子、重提菜籃子,重復使用耐用型環保購物袋,減少塑料袋的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