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依靠智能巡護系統能夠精確核實森林督查遙感判讀疑似圖斑,規劃巡護線路,詳實掌握保護區的本地資料——從“徒步摸索”到“向導帶路”再到“智能巡護系統導航”,陜西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巡護員有了新助手,智能巡護手持機也開啟了秦嶺深處科技巡護新方法。
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地處秦嶺北麓中段,境內山勢險要,層巒疊嶂,溝壑縱橫,溪流密布,珍稀野生動植物大熊貓、金絲猴、羚牛,紅豆杉、獨葉草分布集中,是具有全球意義的40個A級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之一。要守護好這一方自然寶庫,保護區的日常巡護必不可少。
“過去巡護條件很艱苦,遠路巡護要雇傭向導,背上干糧和睡袋,口袋裝上筆和記錄本,手里拿著彎刀邊走邊砍荊棘藤蔓,在山上一住就是幾天,巡護發現主要靠記憶,用筆和本子記錄,回去后靠回憶整理資料……”保護區基層保護站工作多年的老巡護員劉一通說起過去的巡護工作十分感慨,“以前,基層保護站護林員每次外出的巡護信息只能記錄在本子上,信息量較少且和圖片分離,如果發現野生動植物病蟲害、涉林等問題,只能記錄一個大概的地點和事由,無法完整記錄詳細情況,事后也無法完全準確地復盤當天的巡護工作。”
據介紹,保護區的深山里許多地方沒有路、沒有地名,長期生活在山里的老向導有的時候也弄不清楚,只能靠經驗在山林里觀察摸索前進,這就給日常巡護巡查帶來了困難,導致巡護效率低。2017年,保護區被列為大熊貓國家公園建設區后,為了進一步加強巡護工作,保護秦嶺傘護物種棲息環境,保護區于2018年8月啟動了森林資源智能巡護管理系統。
這套系統由智能巡護手持機和森林資源智能巡護管理平臺兩部分組成。現在基層保護站的護林員都用上了智能巡護手持機,也就多了一位好向導,它具有導航定位準確、實時圖像信息上傳、預警、聯絡等強大功能。
板房子保護站副站長景建飛說,這個智能巡護手持機使用很方便,功能也多,巡護途中導航路線準確,能拍照并實時上傳林區情況。手持機屏幕可以清晰地看到保護區全貌,山谷、河流、道路,保護動植物主要活動分布范圍一目了然,具有日常巡護管理、實時信息上傳、預警監測等功能。在后臺森林資源智能巡護管理系統地圖可以實時顯示巡護員的位置、軌跡、區域范圍,并可以自動統計巡護時長、巡護里程等情況,遠途巡護員的安全也有了保障。
“我們有了這個智能幫手工作更加得力。”厚畛子保護站巡護員陳琛說,智能向導可以準確導向巡護線路,將巡護信息進行電子化存檔,并通過網絡,實時上傳到后臺管理系統,一旦發現珍稀野生動植物或涉林問題,就可以精確定位并即時拍照上傳,實現了管理終端與林區現場協同交流,外出巡護效率明顯提高。周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田文勇說,智能巡護管理系統的應用為周至自然保護區增添了科技保護力量,堅定了廣大護林員的初心和使命,自然保護區將繼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筑牢大美秦嶺的生態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