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 “雙碳” 目標縱深推進與國家產業智能化轉型加速落地的時代背景下,空港新城不僅是政策落地的積極響應者,更成為綠色創新實踐的前沿陣地。入區企業陜西海創實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陜西海創實業”)自主研發的柔性保溫新材料,正為工業領域可持續發展注入強勁動能,打造“綠色產業化”與“產業綠色化”融合的典范。

當前,工業領域面臨新能源消納壓力攀升、高耗能行業深度降碳受阻等多重挑戰,傳統保溫方式的弊端尤為突出——效率低下且難以重復利用,設備每次檢修都會導致材料報廢,形成能源二次浪費。“正是為破解這一行業痛點,我們確立了‘生而為節能’的使命,錨定‘滿足每1℃需求’的目標。”陜西海創實業總經理李海福談及建廠初衷時表示。

自入駐空港新城以來,該公司深化與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合作,聚焦高耗能工業裝置的節能需求,不僅致力于“保溫”本身,更力求為設備“穿上合身的節能外衣”。

“三層復合護盾”外衣,正是長期以來的研究成果。其研發的新材料采用“隔熱層+保溫層+防護層”,可從容應對-196℃至1200℃的嚴苛環境,將設備表面溫度精準控制在35℃—45℃之間,節能效率提升40%以上。
該公司以“可拆卸、重復用”為理念,通過魔術貼與卡扣設計,實現了保溫結構的“自由穿脫”,單人即可操作完成,大幅降低停機時間。同時,該材料壽命可達5-8年,支持數百次拆裝,真正實現“零報廢施工”,從源頭上抑制固廢產生,在全生命周期內持續減碳。

據介紹,以900MW熱電廠為例,其近4萬平方米的管道和設備采用該柔性可拆卸保溫方案后,因材料導熱系數低至0.023—0.025W/(m?k),每年可直接減少熱力損失約98萬吉焦,對應減少碳排放約9萬噸。
具備“金剛不壞之身”的保溫套,防水、防油、耐腐蝕、抗老化、高強度面料扎實、縫制工藝精密,這些優勢的背后,是真實可感的環境效益與工業運行模式的升級。從“修補式治理”邁向“系統式創新”,從單點技術突破擴展為全鏈低碳轉型。
如今,陜西海創實業的實踐已成為空港新城培育綠色創新主體的成功縮影。未來,空港新城將持續聚焦科技、產業與生態的協同增益,引育更多像陜西海創實業般兼具創新力與綠色基因的企業,推動綠色低碳深度融入產業發展肌理,成為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