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地理上,秦嶺是中國南北的分界。秦嶺對于氣候起到非常重要的調節作用,西北嚴寒不會在中國腹地長驅直入,南北氣流在此交互,帶來較多的降雨,讓關中成為自古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

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向東經天水南部的麥積山進入陜西。在陜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長約1600多千米,為黃河支流渭河與長江支流嘉陵江、漢水的分水嶺。
由于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歷史上,八水繞長安,水皆出秦嶺。八百里秦川上周秦唐漢的絕代風華,源自秦嶺的滋養,十三朝古都的不世繁華,建自秦嶺上的石木。御外敵連巴蜀,巍峨綿延的秦嶺,橫亙在上下五千年的長河中。

中國本土宗教——道教起源于這里。相傳楚康王時,老子西游入秦,受時任函谷關令的尹喜邀請至終南山的樓觀臺講授《道德經》。道教創立后,尊老子為道祖,尹喜為文始真人,奉《道德經》為根本經典。宋代,陳摶隱居華山云臺觀,繼承先秦兩漢等道家易思想,精研道教。到了金代,王重陽更是在終南山創立全真教,開啟了道教濃墨重彩的新篇章。
秦嶺孕育了道教文化,同時也是中國佛教的重要搖籃,后秦時期,鳩摩羅什在終南山草堂寺創立譯場,往后大量威震東方的著名經典譯自終南山。
這里更是中國佛教各宗派創立的發源地,三論宗祖庭草堂寺、凈土宗祖庭香積寺和悟真寺、律宗祖庭凈業寺和豐德寺、法相唯識宗祖庭興教寺、華嚴宗祖庭至相寺、華嚴寺和圭峰寺,漢傳佛教八大宗派中就有五大宗派祖庭在終南山。
因為有秦嶺的氣候屏障和水源滋養,才會有八百里秦川的風調雨順,才會周、秦、漢、唐的絕代風華。中華民族最引以為驕傲的古代文明,確得益于這樣一座樸實無華的由巨大花崗巖體構成的山脈。才會有十三朝帝都長安的繁華。
今天的秦嶺橫亙在我國南北的分界線上,巍峨中天。它使得天分南北,地割江河,東西逶迤,高下相摩。俗語說,秦嶺西望昆侖,其實它也北拒廣漠,東瞰中原,南壓重山,它的茫茫氣勢和連綿壯闊使得人們難以窺其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