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秦嶺是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之一,是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具有調節氣候、保持水土、涵養水源、維護生物多樣性等諸多功能,素有“國家中央公園”之稱。它地貌復雜,生態系統多樣,生物種類豐富。秦嶺種子植物分別占全國同類總種數的14.04%,總屬數33.79%,總科數的65.23%。秦嶺地區發現的哺乳動物達87種,占中國大陸獸類總數的20%;鳥類有338種,占中國鳥類總數的30%。但近年來,人們對秦嶺生態環境的破壞日益加劇,嚴重威脅野生動物的繁衍和生息,保護秦嶺生態環境刻不容緩!
大秦嶺阻滯氣流運行,使中國南北表現出顯著差異。在夏季,大秦嶺使濕潤的海洋氣流不易深入西北,使其以北的氣候干燥。在冬季,大秦嶺阻滯北方寒潮南侵,減輕了南方遭受冷空氣侵襲的強度。由此,大秦嶺成為亞熱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成為中國的“中央空調”。

大秦嶺是中國“中央水庫”
山是江河之源。中國大秦嶺的生態意義,不僅在于分水,更在于涵養水、供給水。大秦嶺能夠同時向黃河、長江兩大母親河注水。人們稱三江源地區是“中華水塔”,也相信大秦嶺就是“中央水庫”。除發源了淮河外,“兩江四河四庫”是大秦嶺“中央水庫”的集中代表”。

大秦嶺是中國中央物種基因庫
大秦嶺是萬物生靈自由狂歡的樂園,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大秦嶺涵蓋亞熱帶、暖溫帶、溫帶、寒溫帶、亞寒帶,多樣的氣候造化了多樣的物種。從亞熱帶到寒帶的植物,在大秦嶺中均有分布。大秦嶺南側以落葉闊葉和常綠混交林為基帶,自下而上有常綠、落葉闊葉混交林、落葉闊葉林、針闊葉混交林。大秦嶺北側自下而上落葉櫟林帶、樺木林帶、針葉林帶和高山灌叢草甸帶。有資料顯示,大秦嶺是青藏高原、西南、華中、華北等多種植物區系交匯區,也是古北界、東洋界兩大動物區系交匯區,具有極為顯著的生態區位優勢。大秦嶺是具有全球性保護意義的生物多樣性關鍵地區之一。

大秦嶺是中央氧吧
人的呼吸與森林呼吸息息相關。人的呼吸,吸入氧氣,呼出二氧化碳;森林呼吸與人的呼吸互補,吸入二氧化碳,呼出氧氣。在大山深林,樹木蔥郁,森林將二氧化碳中的碳轉化為生物質,同時釋放出氧氣,所以氧氣的濃度相對較高。大秦嶺的最大資源就是“光合反應”能力,最大眾也最特色的“山貨”就是人們需要的“優質空氣”,也就是所謂“大氧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