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秦嶺山脈綿延千里,在億萬年的地質演化過程中,形成了獨特的山體構造和寶貴的自然遺跡。隨著我省對秦嶺北麓違建整治工作的不斷深入,廣大群眾和地質、地理研究專家表示,保護秦嶺、守衛自然,就是守護人類永續發展的“生命線”。
位于翠華山景區的秦嶺終南山世界地質公園博物館,講解員趙存正通過圖表給游客介紹秦嶺地質的演變過程。堰塞湖、冰風洞、崩塌石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人心。
秦嶺復雜而獨特,其中終南山至今還保留著大量的地層、巖石、構造等遺跡,被成為世界地質公園。長期從事構造地質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國偉介紹,秦嶺是世界典型的大陸復合造山帶,對中國大陸的形成和全球地殼演化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造山帶地質研究所所長張國偉:“秦嶺原來是一個大的海洋,我們叫秦嶺洋。經過億萬年演化發生了造山作用,形成這樣一道獨特高大的山脈。另外,它又占據著我們中國大陸主要兩個塊體的拼合帶,因此,秦嶺就成為了我們中國大陸南北生態、氣候、地理的一個天然分界。”
張國偉說,秦嶺造山帶的地質作用過程當中,發生多期大規模巖漿和流體活動,為不同礦物元素的富集成礦提供了有利條件,成為我國鉬、金、銀等多種金屬重要礦產資源基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西北大學造山帶地質研究所所長張國偉:“習總書記強調,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秦嶺又是一個重要的控制因素,對大自然提供給我們的財富加之保護,科學的開發利用使它得到良性發展,對我們國家的國民經濟、人們的生活質量來說非常重要。”
秦嶺被譽為中國脊梁,5億年的生長筑就了一道天然的生態屏障。西安市民也紛紛表示,要保護好秦嶺的自然資源,共同守護人類永續發展的“生命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