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冷鏈蝦、冷凍牛肉、冷凍豬肉……近期國內多省份頻繁曝出冷鏈環境中檢測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冷鏈的終端在千家萬戶,“冷鏈藏毒”的風險不得不防。那么,疫情之中,我們在購買和食用冷鏈食品時究竟要注意什么?

正規商超購買:購買各種冷鏈食品,特別是進口魚肉海鮮等冷凍產品時,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市場和超市,建議索要該批次冷凍產品的《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合格證明》。
消毒外包裝:買回食品后,如果食品帶有原包裝,請根據包裝材料不同消毒外包裝。塑料小包裝可以選擇75%酒精消毒濕巾擦拭,作用3分鐘。或者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84“消毒劑等稀釋配置)噴灑或者擦拭,作用30分鐘;紙箱、泡沫箱等大包裝,可以在室外,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劑噴灑消毒,作用30分鐘。
做好防護烹調:建議戴塑膠手套處理食品,清洗時防止水花四濺,加工時嚴格生熟分開,刀具、案板、盛放容器不能混用,徹底煮熟煮透后食用。接觸冷鮮食品的工具、容器徹底清洗消毒。消毒時戴口罩,戴手套,防止消毒劑噴濺到皮膚和眼睛里。
徹底洗手:食物加工完畢,或者是消毒完成后,摘下手套和口罩,徹底清洗雙手。洗手時,要在水龍頭下,使用流動水,打上肥皂或者洗手液,均勻涂抹雙手,按照七步洗手法,徹底洗凈。不具備洗手條件的,使用免洗手消毒劑,進行手消毒。
加強監測:食用進口食品后,要加強個人健康監測。14天內,如果出現發熱(體溫≥37.3℃)、咳嗽等呼吸道癥狀,請第一時間去發熱門診就診,同時告知首診醫生進口產品接觸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