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8月的古城西安,暑氣漸收而活力不減,意義深遠的法治實踐正賦能城市營商“新生態”。西安市政法機關推進的“兩行動、兩措施”專項活動,此前已獲評陜西省“2024年度法治事件”。如今,這項活動仍在持續深化、業務不斷拓展,各級政法機關干勁十足、奮勇爭先,讓西安高質量發展的法治動力愈發持久充沛。
今年以來,西安市政法機關創新構建“4+1+1”制度體系,打破“條塊分割”慣性,實現“企業有呼、政法必應”的快速響應機制。這種“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協同機制,讓跨部門協作成為常態。針對西安某物流園區拖欠商戶租金引發的群體糾紛,法院、司法局、市場監管局聯合入駐,3天內促成和解,既保障了商戶權益,又幫助企業渡過難關。
在護企安商方面,西安市政法機關對涉企犯罪保持“零容忍”。截至目前,全市共辦理970起侵企刑事案件,抓獲犯罪嫌疑人1487人。
“多虧了政法機關的全力支持,讓我們能夠安心專注于科技創新,西安的法治環境讓我們充滿信心!”西安某高新技術企業負責人說。原來,這家高新技術企業遭遇了一起復雜的知識產權侵權糾紛,企業多年投入研發的核心技術面臨被抄襲盜用的風險,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構成了嚴重威脅。得知情況后,公安機關第一時間介入調查,收集證據;檢察機關提前介入,引導偵查方向;法院開辟“綠色通道”,加速案件審理。在高效的協作下,侵權行為得到及時制止,企業的合法權益得到有力維護。這只是西安市政法機關推進“兩行動、兩措施”專項活動,護航企業發展的一個縮影。
西安市政法機關積極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在全省率先開展政法機關信訪問題化解攻堅行動,建成的13個區縣、5個開發區、184個鎮(街道)綜治中心實現“信訪接待、矛盾調解、法律服務”一體化運行,形成“小事不出社區、大事不出區縣、矛盾不上交”的格局。藍田縣前衛鎮綜治中心更是將傳統文化融入調解,有效化解矛盾糾紛。
在護航科技創新方面,西安市政法機關打出“組合拳”,截至目前,受理知識產權案件2375件,審結2060件。西安中院聯合市司法局推行“專業法官+專業陪審員”合議庭模式,提升審判質效;市公安局建立企業(園區)“暖心警務會客廳”51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106個,加強警企共治;市司法局實體化運行“秦創原法治賦能保障中心”,營造尊重知識、鼓勵創新的社會氛圍。2024年,西安高新技術企業數量突破1.2萬家,技術合同交易額達3200億元,同比增長28%。
作為古絲綢之路的起點,西安市正以法治為橋,發揮對外開放新優勢。西安“一帶一路”國際商事法律服務示范區(中央法務區)成立以來,已聚集40余家法務機構,辦理涉外案件874件。中央法務區的掛牌成為法治要素的“強磁場”,吸引某央企西北總部等在此設立,依托區內法律服務,將業務輻射至17個共建“一帶一路”國家。
從護航企業的“及時雨”到科創保護的“防護網”,從信訪化解的“減壓閥”到對外開放的“通行證”,西安市政法機關推進“兩行動、兩措施”專項活動的每一步實踐都在打破思維定勢、機制障礙,以法治確定性應對發展不確定性。如今,在西安,市場經營主體活力迸發,創新動能持續涌動,高質量發展畫卷在法治護航下徐徐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