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十九屆六中全會指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边@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歷史性成就和歷史性變革的重要理論結晶,是在歷史的邏輯中前進、在時代的潮流中發展的。
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是重大歷史機遇和現實際遇造成的
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使人類社會發生了巨大而深刻的變化,馬克思主義依然在全世界閃爍著耀眼的真理光芒。馬克思主義之所以具有跨越國度、跨越時代的影響力,就在于它第一次創立了人民實現自身解放的思想體系。馬克思主義博大精深,歸根到底就是一句話,為人類求解放。
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富裕,是近代以來中國面臨的歷史任務。為人類求解放的馬克思主義與人民解放的歷史任務高度契合、實現對接,這樣馬克思主義就在中國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
面對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種種努力都以失敗而告終。中國迫切需要新的思想引領救亡運動,迫切需要新的組織凝聚革命力量。1917年的俄國革命喚醒了中國人,中國人學得了一樣新的東西,這就是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接受從俄國傳來的馬克思列寧主義,是由當時重大的歷史機遇和現實際遇所造成的。其一,源于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十月革命取得勝利的實踐昭示,十月革命成功的范例契合了近代中國社會反帝、反封建的訴求和實現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的需求。其二,源于中國與俄國的近似性和相同性,封建主義的壓迫,這是相同的;經濟和文化落后,這是近似的;先進的人們,為了使國家復興,不惜艱苦奮斗,尋找革命真理,這是相同的。其三,源于第一次世界大戰和俄國十月革命后的世界革命形勢以及布爾什維克和蘇俄政權所實行的政策的影響力。
總之,諸多因素所形成的合力,內在地決定了中國無產階級的先進分子選擇了馬克思列寧主義。1921年成立的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最直接的政治組織形式,是馬克思主義指導下革命實踐最有生命力的政治組織基礎。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開天辟地的大事變,它深刻改變了近代以來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既要解決中國問題,又要創造些新的東西
馬克思主義來到中國,有一個“服水土”的問題,即在中國落地、扎根、發芽、開花、結果的問題,亦即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問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中國具體實際就是中國實踐、中國歷史、中國文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就是要在結合上下功夫,其要義和真諦就是“解決中國問題,創造些新的東西”,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接續推進中實現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的接續創新。
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根本社會條件。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創立了毛澤東思想。
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行社會主義革命,推進社會主義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關于社會主義建設的一系列重要思想,創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豐富和發展了毛澤東思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創造性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
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探索中國建設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使人民擺脫貧困、盡快富裕起來,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充滿新的活力的體制保證和快速發展的物質條件。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圍繞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根本問題,創立了鄧小平理論。黨的十三屆四中全會以后,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加深了對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和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的認識,形成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深刻認識和回答了新形勢下實現什么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等重大問題,形成了科學發展觀。概言之,黨從新的實踐和時代特征出發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科學回答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道路、發展階段、根本任務、發展動力、發展戰略、政治保證、祖國統一、外交和國際戰略、領導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問題,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沒有止境,再次在新時代實現新的飛躍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新時代,黨面臨的主要任務是,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開啟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朝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繼續前進。對主要任務的分析、研判,基于中國共產黨人對主題的聚焦、求解。在中國共產黨一百年的視野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進行的一切奮斗、一切犧牲、一切創造,歸結起來就是一個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共產黨執政70多年的視野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把我國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是從第一個五年計劃到第十四個五年規劃一以貫之的主題。在改革開放40多年的視野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全部理論和實踐的主題,全黨必須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確保黨和國家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勝利前進。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以偉大的歷史主動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氣、強烈的責任擔當,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統攬偉大斗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偉大夢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出臺一系列重大方針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舉措,推進一系列重大工作,戰勝一系列重大風險挑戰,解決了許多長期想解決而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過去想辦而沒有辦成的大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
在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團結帶領人民,創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是中華文化和中國精神的時代精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
十九屆六中全會強調,我們要從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并科學總結了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積淀的十個方面的經驗。這些經驗全都很寶貴,但因堅持理論創新而更加珍貴;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五個方面的歷史意義,全都具有歷史性,但因展示了馬克思主義的強大生命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而愈益彰顯。
只有在理論上清醒,才能在政治上堅定。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一定要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把牢思想之舵,推進新的實踐,我們在過去一百年已經贏得了偉大勝利和榮光,一定能夠在新時代新征程上贏得更加偉大的勝利和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