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緊密結合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偉大覺醒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基于對科學理論的深刻把握,基于對國家和民族前途命運的深刻洞察,基于對時代潮流和歷史大勢的深刻體悟,基于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深刻總結。
第一,源于“中國往何處去”。
近代以來,有識之士在英勇反抗外來侵略的同時,也在思考“中國往何處去”的問題。回答好這一問題,一個重要前提是中國人民真正實現思想上、政治上的覺醒。只有喚起中國人民的覺醒,中國社會才能繼續前行。
以林則徐、魏源等為代表的愛國人士,在沉痛的現實和深重的災難面前開始“睜眼看世界”;甲午戰爭后,在“瓜分狂潮”席卷下,各階級各階層普遍產生了危機感,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開始有了普遍的覺醒。
辛亥革命沖破了封建思想的牢籠,對中國人民主體意識覺醒產生了重要影響。但在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壓迫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并沒有完成,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很快又陷入思想混亂。
總的來看,這一特殊歷史階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覺醒,是在西方列強直接入侵中國、中國與西方列強對抗的過程中萌芽、發生、發展的,具有不可忽視的歷史進步意義。
第二,厚植于“馬克思主義行”。
新文化運動作為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領域的延續,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運動。它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對封建專制制度、封建思想文化進行了一次猛烈的掃蕩,促進了中國人民特別是知識青年的覺醒。這次新的思想解放潮流,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為五四運動奠定了重要基礎。
五四運動以徹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國強國真理的進步性、各族各界群眾積極參與的廣泛性,改變了以往只有覺悟的革命者而缺少覺醒的人民大眾的斗爭狀況,實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自鴉片戰爭以來第一次全面覺醒,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
隨著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中國的先進分子開始“用無產階級的宇宙觀作為觀察國家命運的工具”。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的真理、先進的理論、科學的信仰,創造性地揭示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為最終建立一個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會指明了方向。由此,馬克思主義迅速被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所接受,成為開展斗爭的思想旗幟和有力武器。
馬克思主義使中華文明再次迸發出強大精神力量,使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在精神上由被動轉入主動,真正實現了偉大覺醒。有了馬克思主義,有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有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追求真理、追求進步的潮流無人可擋。
第三,鑄就偉大政黨,造就寶貴品格。
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覺醒,催生了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偉大覺醒這一特質也融入了中國共產黨的血脈之中,成為中國共產黨鮮明的“創業品格”。
從本質上看,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本身也是一次偉大覺醒。我們黨之“創”,本質上是一種開天辟地的創新,是一種敢為人先的創新。中國共產黨人以偉大覺醒,突破舊思想的羈絆、舊制度的束縛,第一次實現了政黨屬性與先進生產力、先進文化的對接,進而在中國政治舞臺上脫穎而出,擔當起主導、引領中國社會發展進步的重任。
回顧百年黨史,偉大覺醒孕育和激發的革命精神、寶貴品格,是我們黨風華正茂、生生不息的重要原因所在。
大革命失敗后,八七會議給正處于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在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和長征初期嚴重受挫的情況下,遵義會議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列主義基本原理解決自己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等問題,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上世紀70年代末,我們黨沖破長期“左”的錯誤束縛,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了新中國成立以來一次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
在偉大覺醒的激勵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浴血奮戰、百折不撓,自力更生、發憤圖強,解放思想、銳意進取,自信自強、守正創新,成就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書寫了中華民族歷史上最恢宏的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