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2014年,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周年之際,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批示,指出:60年來,在建設和養護公路的過程中,形成和發揚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頑強拼搏、甘當路石,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兩路”精神。“兩路”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重要精神財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學習“兩路”歷史,弘揚“兩路”精神,對于推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各族人民團結一致具有重要意義。
繼續弘揚“兩路”精神必須深入學習其筑養歷史
川藏、青藏公路的建成通車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所取得的一項偉大成就,是書寫在中國共產黨史、新中國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學習這段歷史,是深入推進“四史”學習的應有之義。
要學習“兩路”筑路史。和平解放前,除了騾馬、牦牛踏出來的古道,西藏沒有一條現代公路。1950年,公路從成都只通車到雅安。這不僅使西藏長期處于封閉狀態,嚴重遲滯了西藏發展,也給解放西藏、建設西藏帶來了困難。針對進軍西藏面臨的交通難題,毛澤東同志號召進藏部隊“一面進軍、一面修路”,表明黨中央已經深刻認識到交通運輸是實現西藏和平解放以及之后推動西藏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關鍵。隨著人民軍隊進藏,11萬由進藏部隊戰士、工程技術人員以及沿線各族群眾組成的筑路隊伍,開始奮勇拼搏,開筑道路。1954年底,總長4360公里的川藏、青藏公路建成通車,川藏和青藏公路創造了世界公路建筑史上的奇跡,終結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在“兩路”筑路史中,既有黨中央和地方領導科學、果斷的決策,也有筑路官兵、技術人員和各族群眾的英雄事跡,皆值得后來者深入學習。
要學習“兩路”養護史。建成后的川藏、青藏公路的養護工作同樣重要且艱巨。為了守護11萬筑路者用汗水和鮮血鋪就的道路,自通車以來就有大量的養護工人在沿線駐扎,不斷對道路及附屬設施進行檢查、清理、修復,參與搶險、救援,以確保公路的暢通。他們是“兩路”精神最直接的傳承者與弘揚者。養護工人中有參與過道路修筑的退伍軍人,有公路沿線地區的少數民族群眾,也有外來又扎根下來的交通人。不少養路工人一干就是一輩子。60多年來,無數的養護工人親歷了、見證了川藏、青藏公路的變遷,其中還出現了很多“路二代”甚至“路三代”,一家人的故事,講述出來就是一段“兩路”生動、感人的歷史。
要學習“兩路”改造史。川藏、青藏公路于1954年通車之時,只是最簡單、基礎的泥土、砂石路面,周邊山體也極易出現滾石、滑坡等險情,時常遭遇阻斷,保通壓力極大。國家投入近百億資金對川藏、青藏公路及其附屬設施進行改造和整治,路況持續改善,如今大部分路面已經鋪為柏油路面,一些曾經需要專門派遣武警交通部隊駐守的隧道、天險路段皆得到徹底疏通,新建的橋梁、隧道更使天塹變通途。川藏、青藏公路不斷升級完善、蛻變新生,從通途變為坦途,正是幾代公路建設者們繼承和發揚“兩路”精神,不斷征服惡劣環境、攻克技術難關取得的革命性成果。
繼續弘揚“兩路”精神必須準確理解其豐富內涵
“兩路”精神在川藏、青藏公路的修筑中鑄就,由一代又一代交通人在養護、整治、改造中不斷豐富和傳承,在新時代要繼續弘揚“兩路”精神,應準確理解其豐富內涵。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信念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集中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艱難、勇于斗爭,為了實現革命、建設的目標任務,奮不顧身、不懼犧牲的精神風貌。毛澤東同志也曾表示對這一口號的贊同。它正是起源于在川藏公路的建設過程中。川藏、青藏公路要翻越高山峻嶺,跨過“生命禁區”,深入雪域高原,筑路者們面臨缺氧、嚴寒、風雪等極端天氣,生活物資和糧食供應又嚴重不足,只能以最簡單的錘子、鐵鍬、鎬頭等工具,在懸崖絕壁上劈山開道,冒著隨時可能發生的滑坡、塌方、滾石、泥石流等風險。川藏公路西段施工需翻越多座海拔5000米以上的雪山,負責施工的是155團1營2連,眼看不少戰士在施工中倒下,官兵們并未退縮,反而更加奮勇,并喊出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口號。筑路期間共有3000多名英烈埋骨世界屋脊。時任川藏公路修建司令部司令員兼政委的陳明義向賀龍同志匯報工作后,賀龍曾感嘆:“這和我們長征時一樣啊!”
“頑強拼搏、甘當路石”的奉獻精神與責任意識。在地質條件、氣候條件、物質條件皆極為艱苦的情況下,要修筑川藏、青藏公路,筑路者們必然要有更為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毅力,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不顧一切地“拼一把”方能建成這高原“天路”。渴了喝雪水,餓了吃“代食粉”,困了幕天席地,各種疾病頻發,每天勞動時間多在10小時以上,卻無人退縮,甚至還鉆研出了新的技術方案。筑路者們最終征服了天險,以強大的精神力量開創出歷史新篇。筑路艱難,養護不易,一代又一代的道路養護工人扎根沿線,以路為家,重復著相對單調的工作。但看似普通的工作,背后卻承擔著保障公路持續暢通的重大責任。川藏、青藏公路剛通車時,每10公里左右就需設置一個養護班,隨著技術、裝備的進步與路況的改善,如今一個8人的道班就可以管理百公里甚至更長路段,但條件仍然艱苦,不少養護工人都患有高原疾病。60多年來,無數道路養護工人如路基、路石一樣,默默無聞、始終堅守、無私奉獻方才確保了暢通與安全。
“軍民一家、民族團結”的互助精神和深厚情誼。川藏、青藏公路是聯通西藏的“血脈通道”,還經過了四川和青海的涉藏地區和其他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從修筑開始,“兩路”就與沿線各民族群眾結下了不解之緣。中國共產黨一向重視少數民族工作,并堅守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基本內容的民族政策。川藏、青藏公路是筑路部隊與沿線各族人民共同修筑的,參與筑路的藏族民工有兩萬多名,共同修路架橋、攜手奮進使部隊與少數民族群眾結下了深情厚誼。在川藏、青藏公路通車后60多年中,養護工人中更有不少少數民族,各族養護工人互幫互助,共同克服了養護工作中的諸多困難。“兩路”的筑養不僅推動了沿線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更深化了軍民魚水情,加強了民族團結。
繼續弘揚“兩路”精神必須突出彰顯其時代價值
川藏、青藏公路通車60多年來,“兩路”精神不斷激勵、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人持續奮斗,創造一個又一個的奇跡。如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在新的形勢下,“兩路”精神更應煥發出璀璨光芒,進一步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有力支撐和強大動力。
弘揚“兩路”精神,繼續推動沿線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川藏、青藏公路的通車,結束了西藏沒有現代公路的歷史,將大量物資運至西藏,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為西藏從農奴制社會改造為社會主義社會奠定了物質基礎。60多年來,“兩路”不僅承擔著物流動脈的角色,更逐漸轉變為經濟走廊。特別是川藏公路沿線,被稱為是“中國人的景觀大道”,具有高度集中且繽紛多彩的自然景觀和人文風貌,極具發展潛力。隨著路況的不斷改善和旅游業的興起,沿途各族群眾發揚“兩路”精神,抓住機遇、排除困難、勤奮工作、努力開拓,打造了各類特色旅游、發展起各種特色產業。沿途地區興旺蓬勃的發展,給群眾帶來的是真金白銀,是生活水平的不斷改善。在新的形勢下,“兩路”沿線地區的干部和群眾,更應繼續傳承和踐行“兩路”精神,應對挑戰、敢于拼搏,續寫雪域高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弘揚“兩路”精神,繼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川藏、青藏公路沿途經過的深度貧困地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過程中難啃的硬骨頭。在脫貧攻堅戰中,“兩路”精神給這些地區的干部和群眾提供了強大的精神動力。集中搬遷、設施配套、規范管理、產業扶持、教育支撐,原本每一項扶貧措施都需要克服一系列的困難,這些困難在高原地區更加凸顯。但是當地干群秉承著“兩路”精神的光榮傳統,永不服輸、毫不氣餒,絕不向命運低頭,最終打贏了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都沒有少。接下來,共同富裕的道路,同樣一個也不能掉隊。繼續弘揚“兩路”精神,能夠堅定脫貧群眾的信心,提振他們的士氣、鼓舞他們的志氣,有利于從思想上拔去“貧根”,實現移風易俗、樹立文明新風。繼續弘揚“兩路”精神,能夠促使干部群眾繼續團結一致、敬業奉獻、勇毅篤行,共謀幸福藍圖、共創致富新路、共譜時代華章,推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弘揚“兩路”精神,繼續促進各民族團結進步。川藏、青藏公路修筑的直接目的就是為了聯通西藏,實現其和平解放與發展,使勞苦的西藏人民翻身做主人。其筑養史,充滿了少數民族同胞的身影,大量各族一家親的佳話流傳至今,可以說,這就是一部民族團結共同發展、共同繁榮的歷史。在新形勢下,面對風浪與考驗,民族團結工作的重要性進一步凸顯,講好“兩路”故事,就是講好了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的歷史事實,能夠引導各族人民看清民族的未來趨勢;弘揚“兩路”精神,就是弘揚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能夠持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成維護民族地區穩定、和諧、繁榮的堅強力量。“兩路”沿線各族人民共同筑養了公路,鑄就了“兩路”精神,也必將繼續“像石榴籽一樣緊緊擁抱在一起”,攜手并肩共建美好家園,使民族團結之花開滿“兩路”沿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