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引言
1920年春天,陳望道在故鄉浙江義烏分水塘村翻譯了《共產黨宣言》,8月,第一個中文全譯本《共產黨宣言》在上海出版。這是我國第一次公開正式出版的《共產黨宣言》全文,曾一再翻印,廣為流傳。作為國內第一部漢譯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對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積極作用,為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和黨的早期理論建設奠定了思想基礎,更是鼓舞、激勵了成千上萬的革命者。
早在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馬克思學說就已經開始傳入中國。當時,中國的資產階級、小資產階級的思想家在向西方尋求救國救民的真理時,開始接觸到了社會主義思潮和馬克思學說,但只是把它作為一種最新學說介紹到國內。這種對馬克思學說的早期介紹,表明了中國人熱烈追求真理的精神,為中國思想理論界打開了一扇新的窗戶。
隨著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零散的、不系統的馬克思主義論述已經難以滿足中國先進分子的需要。作為馬克思主義理論綱領性文件之一,《共產黨宣言》全文的翻譯成為中國先進分子宣傳和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迫切任務。進步刊物《星期評論》為了適應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需要,擬請人全文翻譯并連載發表《共產黨宣言》。進步人士邵力子得到這一信息后,表示可以請理論和語言功底俱佳的陳望道來做這件事。
為了專心致志完成好這件事情,陳望道回到家鄉,開始心無旁騖地潛心翻譯《共產黨宣言》。當時正值寒冬早春交接,天氣非常冷,到了夜晚,刺骨的寒風透過四壁墻縫向他襲來,凍得他手足發麻。加之翻譯所需的參考資料匱乏,陳望道付出了比平時多出數倍的精力。
習近平總書記曾講述過陳望道翻譯《共產黨宣言》時的故事:“一天,一個小伙子在家里奮筆疾書,媽媽在外面喊著說:‘你吃粽子要加紅糖水,吃了嗎?’他說:‘吃了吃了,甜極了。’結果老太太進門一看,這個小伙子埋頭寫書,嘴上全是黑墨水。他旁邊一碗紅糖水,他沒喝,把那個墨水給喝了。但是他渾然不覺啊,還說,‘可甜了可甜了’。這人是誰呢?就是陳望道,他當時在浙江義烏的家里,就是寫這本書。于是由此就說了一句話: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經過幾個月的潛心研究和辛苦忙碌,依據戴季陶提供的《共產黨宣言》日文版,參照陳獨秀通過李大釗從北京大學圖書館借到的英文版,陳望道終于完成了全書的翻譯。1920年5月,在接到《星期評論》編輯部的電報后,陳望道立即攜帶譯稿赴滬。不料上海當局對《星期評論》實施郵檢,造成該刊停辦,使得在該刊連載《共產黨宣言》計劃無法實現。于是,陳望道找到自己的學生俞秀松,托他將譯稿轉交陳獨秀。陳獨秀、李漢俊將譯稿校閱一遍后決定出版單行本,但在籌措出版經費時遇到了困難。這時,恰好共產國際特使維經斯基和翻譯楊明齋來到上海,陳獨秀在和他們討論中共建黨問題時,提及此事,維經斯基當即表示愿意資助出版。為此,上海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在辣斐德路(今復興中路)成裕里12號秘密建立了一個取名“又新”的小型印刷所,承印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
1920年8月,《共產黨宣言》第一個中文全譯本終于問世了,為豎排平裝本,內文共56頁,以五號鉛字印刷,每頁11行,每行36字,文中部分專用名詞后注有英文供參照。封面標注“社會主義研究小叢書第一種”,作者標注為“馬格斯、安格爾斯合著”“陳望道譯”。書末版權頁還豎排印有幾行字:“一千九百二十年八月出版”“定價大洋一角”“印刷及發行者社會主義研究社”。封面印有水紅色馬克思微側半身肖像,這是馬克思1875年在倫敦拍攝的肖像。
《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首版時共計印行1000冊,現在存世的僅11本。全本以意譯為主,許多新名詞和專用術語以及部分章節標題如“貴族”“平民”“宗教社會主義”等都用英文原文加括號附注,因此書中隨處可見英文原文。在“有產者與無產者”一章標題旁,除標明英文原文外,還用中文注釋:“有產者就是有財產的人,資本家、財主……無產者就是沒有財產的勞動家。”全書錯字、漏字有25處,如第一頁中“法國急進黨”誤為“法國急近黨”。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排版疏忽,封面書名“共產黨宣言”錯印成了“共黨產宣言”。馬克思、恩格斯被譯為“馬格斯、安格爾斯”。書初版1000冊,全部送人。當年9月再印1000冊,封面書名更正為“共產黨宣言”,馬克思肖像的底色改成了藍色,書中正文只字未動。這雖然只是一次重印,但封三的版權頁上卻印著“一千九百二十年九月再版”字樣。
剛拿到還散發著油墨清香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本,陳望道即將其贈給魯迅和他的胞弟周作人,以求指正。魯迅在收到書的當天就仔細閱讀了一遍,對這位小同鄉的作為贊賞有加:“現在大家都在議論什么‘過激主義’來了,但就沒有人切切實實地把這個‘主義’真正介紹到國內來,其實這倒是當前最緊要的工作。望道在杭州大鬧了一陣之后,這次埋頭苦干,把這本書譯出來,對中國做了一件好事。”
這件事好在什么地方?
首先,加速了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問世,正是五四運動后新文化運動深入發展、馬克思主義廣泛傳播時期。其次,為中國共產黨建黨工作助力護航。在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全譯本出版前后,正是中國共產黨籌建時期,上海、北京等地早期共產黨組織紛紛成立。再次,從翻譯片段到翻譯全文,從秘密出版到公開發行,從偽裝本、手抄本到紀念版、珍藏版,《共產黨宣言》的不同中譯本,不僅影響了孫中山、毛澤東、鄧小平等歷史偉人,更見證了中華民族百年來的屈辱與奮起,以及中國共產黨人堅持不懈追求真理的初心。此外,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對《共產黨宣言》都情有獨鐘,《共產黨宣言》成為他們參加革命斗爭的指路明燈。1975年,周恩來對陳望道深情地說,當年長征的時候他把《共產黨宣言》當作“貼身伙伴”。鄧小平在法國勤工儉學時,就開始學習《共產黨宣言》,正是這本書使他由工業救國的愛國青年逐步成長為一個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其他許多老一輩革命家也都是讀著《共產黨宣言》走上革命道路、進而成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的。
馬克思、恩格斯撰寫的《共產黨宣言》,不僅對過去一個多世紀的人類社會發展進程產生了不可估量的影響,而且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信仰的起點。而陳望道翻譯的《共產黨宣言》中文首譯全本,對于宣傳馬克思主義,推動中國革命的蓬勃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后,《共產黨宣言》在平民書社、上海書店、國光書店等相繼出版,到1926年5月已刊印17版。
可以說,一本書,影響了一群人。
正是這一群人,改變了中國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