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在張治中公館——桂園客廳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
這是一場令世人矚目、影響深遠的談判。在這場談判中,毛澤東主席不顧個人安危,親臨重慶45天,用行動昭告世人,中國共產黨人是真誠謀求和平,真正代表了中國人民利益和愿望,真正為人民謀幸福的政黨。
這,就是重慶談判。
1945年8月10日,日本即將無條件投降的消息傳到重慶。彼時,蔣介石作出一個出人意料的舉動——在隨后的8月14日、20日、23日接連給毛澤東發出三封電報,邀請毛澤東赴重慶共商合作建國大計。
這些電報,明眼人一看就明白,是蔣介石擺下的一場“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鴻門宴。毛澤東如果不來,蔣介石就可以順理成章地把“不要和平”、挑起內戰的罪名扣到共產黨和毛澤東身上。來了,又無異于深入龍潭虎穴。面對這一態勢,中共中央政治局接連召開會議進行討論。最終,為了實現和平、民主、團結,8月28日下午,毛澤東在周恩來和王若飛的陪同下親赴重慶。
毛澤東不顧個人安危親赴重慶的行動,有力地宣告中國共產黨是真誠謀求和平的,是真正代表人民利益和愿望的。毛澤東到達重慶,受到各界熱烈歡迎,在國內外引起巨大反響,柳亞子頌之為“彌天大勇”。
談判從8月29日開始。毛澤東在重慶45天,白天常在桂園會客辦公,國共雙方代表亦在此數次商談。毛澤東與重慶各界人士廣泛接觸,有力地團結了中間勢力。為推動談判順利進行,毛澤東努力與各方交流看法,在桂園會見各方人士30余次,登門拜訪政界、軍界、經濟界、婦女界、文化界中具有各種傾向的代表人物,與他們就政治民主、國內團結、和平建國等廣泛交換意見。毛澤東還曾三訪特園,并寄語民主人士:“今天我們聚會在‘民主之家’,今后我們共同努力,生活在‘民主之國’。”
經過艱難曲折的談判,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在桂園共同簽署《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簡稱《會談紀要》,又稱“雙十協定”),并公開發表。《會談紀要》的主要成果,是國民黨接受了中共提出的和平建國的基本方針,雙方協議“必須共同努力,以和平、民主、團結、統一為基礎”,“長期合作,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
重慶談判表明中國共產黨是真正代表全中國人民意愿和心聲,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黨。中國共產黨通過重慶談判大大提高了在全國的政治影響和地位。重慶談判的成果則讓全中國人民看到了和平、民主、團結建國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