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四平——是一塊曾被鮮血浸透的土地,是一座戰火中涅槃重生的英雄城市。縱橫交錯的鐵路網,使它坐擁東北腹地通衢要塞之利,誰能控制四平,誰就能自如縱橫關東大地,掌控東北戰場主動權。1946年至1948年,國共兩黨在東北交鋒,在這里先后發生了4次激烈戰事,這就是聞名中外的四戰四平。
風云壯闊的革命史詩
1946年初,國共軍隊軍事沖突升級,戰火由南向北蔓延至四平街。此后的整整兩年間,這座城市經歷了4次沐血浴火的洗禮。
1946年3月13日,蘇軍撤離四平。17日,東北民主聯軍以6000兵力速戰速決,全殲駐守四平的國民黨遼北省地方保安部隊3000人,搶在國民黨軍隊北上之前占領了四平,關閉了國民黨軍隊北進的大門。四平保衛戰的序幕也由此徐徐拉開。此謂一戰四平,又稱四平解放戰。
隨后,國民黨意欲越過四平直取北滿地區,中共中央針鋒相對,決定以戰促和,部署了以保衛戰略要地四平街為核心的東北大會戰,以軍事斗爭擴展政治回旋空間,迫使國民黨停戰,促成東北和平。國共雙方20余萬大軍在四平城郊百余里防線上陣地對壘。東北民主聯軍頑強保衛四平,以傷亡8000人的代價殲滅國民黨軍1.6萬余人。一個月后,暫居劣勢的東北民主聯軍主動撤出四平,移師北滿。此謂二戰四平,又稱四平保衛戰。
1947年6月,東北民主聯軍先后投入3個縱隊強攻四平,四平3萬余名國民黨守軍以要塞化工事破釜沉舟死守四平,雙方開始了一場長達20天的異常慘烈、殘酷的城市攻防戰。初次進行城市攻堅戰的東北民主聯軍在傾盆而瀉的炮火中穿梭于堡壘密布的大街小巷,用生命鋪墊著每一寸前進之路,以傷亡1.4萬余人的重大代價奪下了大半座城市。鑒于10萬國民黨援軍已南北兩路逼近四平,為避免被動決戰,東北民主聯軍再次撤離四平。此謂三戰四平,又稱四平攻堅戰。
1948年3月4日,東北人民解放軍(東北民主聯軍改稱)以10萬兵力再攻四平,運用日臻成熟的城市作戰經驗,以五路優勢兵力配以強大炮火同時出擊,分割穿插,向心突破。3月12日發起總攻后,1.9萬余名國民黨守軍腹背受敵,一晝夜間全軍覆沒。次日,四平即告解放。至此,收復東北再無障礙,最終以東北人民解放軍遼沈決戰的全勝而告終局。所謂四戰四平,又稱四平收復戰,此戰的勝利,拉開了遼沈戰役的序幕。
群星璀璨的歷史天空
在四平保衛戰這場事關東北前途與命運的大決戰中,以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政治領導核心表現出了超強的政治智慧和頑強的斗爭意志。
毛澤東以超前戰略眼光,運籌帷幄,總攬全局,迭電指示不惜犧牲堅決保衛四平。
周恩來以高超的政治智慧與國民黨進行了極其艱辛的政治談判。殫精竭慮,堅定不移地維護著中共在東北的政治利益。
遼西省委書記陶鑄,拖著病體,四戰四平,每戰必到。
耿飚,1946年任軍調處執行部第28談判小組中共代表。
第四野戰軍開國將領中,約80%都參加過四平作戰,四平之戰,在他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是一段刻骨銘心的血色記憶。
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坐鎮梨樹縣城,親自指揮了長達一個月的四平保衛戰。之后又坐鎮雙城,指揮了1947年四平攻堅戰和1948年四平收復戰。
黃克誠,率新四軍三師從蘇北千里跋涉開赴東北后,出任西滿軍區司令員,中共西滿分局代理書記。他麾下的4個旅3萬多人全部參加了四平保衛戰。
李天佑,第一縱隊司令員。1947年四平攻堅戰中擔任四平攻城部隊總指揮。1948年四平收復戰,李天佑再任攻城部隊總指揮。
萬毅,第1縱隊政委,全程參加了四平4次作戰,四平收復后,又出任四平城市工作委員會主任。
洪學智,第6縱隊司令員,1946年參加了四平保衛戰,1947年參加四平攻堅戰。
鄧華,第七縱隊司令員,參加過3次四平作戰。
韓先楚,1948年3月,這位“旋風司令”率第三縱隊與兄弟部隊配合全勝收復四平。
還有賴傳珠、李作鵬、蘇靜、楊國夫、彭明治、梁興初、梁必業、程世才、羅舜初、江擁輝、賀東生、鐘偉、王東保、郭成柱、龍書金、張實杰、吳信泉、張竭誠、鄧岳、李伯秋、徐國夫、馬驥、鄧忠仁……
撼人心魄的英雄樂章
回望這段歷史,那是一段震撼心靈的血色記憶,是東北民主聯軍用生命高歌的英雄樂章。
四戰四平,以曠日持久的四平保衛戰和殘酷無比的四平攻堅戰最為著名。四平保衛戰民主聯軍傷亡8000余人,他們都是來自八路軍、新四軍的老戰士。新四軍3師7旅19團,它的前身是赫赫有名的葉挺獨立團,這支傳承著紅軍血脈的英雄部隊在四平保衛戰最后一戰——塔子山戰斗中幾乎傷亡殆盡。
一年后的四平攻堅戰,作戰長達20天,戰況之殘酷,前所未有。民主聯軍幾個主攻師傷亡慘重。時逢盛夏時節,連日大雨,馬路上血流成河。四平城滿目皆是火海,血河,尸山。空前激戰、空前的拼殺、空前的死傷,足以驚天地、泣鬼神。四平攻堅戰結束后,東北民主聯軍總司令林彪向中央報告四平傷亡1.5萬人左右。
1948年3月四平收復戰,東北人民解放軍只用一晝夜就全勝收復四平,在戰斗進展如此順利的情況下,我軍的傷亡還將近5000人。
馬仁興,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獨立1師師長,四平戰役中我軍犧牲職務最高者。他是一位從國民黨軍隊中走出來的將軍,在遼吉大地率部參加過3次四平作戰,1947年6月23日在四平攻堅戰不幸犧牲。被譽為四平名將,遼吉功臣。
曹緯烈士,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1師1團2營教導員。在1947年四平攻堅戰,在率部攻打六馬路大白樓戰斗中犧牲。他的摯友,戰地記者劉白羽為烈士寫有《戰斗的旗幟》一文。
劉梅村,東北民主聯軍第6縱隊17師49團1營3連指導員。在1947年的四平攻堅戰中,他率連隊首先沖進敵71軍軍部。劉梅村和他的英雄連隊,在四平的5天攻堅戰中,連續完成了5次戰斗任務,全連134人,傷亡133人,出現了80多個人民功臣。他也成為一面勇敢戰斗的旗幟,全軍著名戰斗英雄。
王西蘭,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2師5團1營3連排長。在1947年四平攻堅戰中,王西蘭帶領著三排沖了上去。戰斗向縱深發展。他率部堅守陣地兩個晝夜,和戰友們連續打退敵人7次反撲,陣地巋然不動。犧牲后他被追認為“特等戰斗英雄”,他所在的第三排被命名為“王西蘭英雄排”。
李廣正,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獨立1師1團1連副班長。在1947年四平攻堅戰中,他奉命對國民黨固守的大紅樓連續進行爆破。從黑夜到天明,李廣正在敵人炮火封鎖下往返24次,用了2000多斤炸藥,連續爆破12次,終于把三層大紅樓炸塌一半,創造了我軍戰爭史上大爆破和連續爆破的紀錄。李廣正因此榮立特等功,并被授予“特級爆破英雄”榮譽稱號。
劉增榮,東北民主聯軍遼吉縱隊獨立1師1團1營3排副排長。1946年四平保衛戰中,他還只是一個剛剛入伍幾個月的新兵。在三道林子陣地上,在只剩下他一個人的情況下孤身堅守陣地,憑借機智和勇敢,擊退敵人多次沖鋒,榮獲“特等戰斗英雄”稱號。在1947年四平攻堅戰中,已是排長的劉增榮最終還是把一腔熱血拋灑在了四平大地。
盧錫勤,東北民主聯軍第1縱隊1師2團8連副指導員。他回憶說:“1947年四平攻堅戰中,我連連隊干部除我之外,全部傷亡,我帶部隊迅速沖進了殘垣斷壁的滿鐵醫院和省政府大樓,后路很快就被敵人的炮火斷了,盡管最后全連只剩下9名沒有負傷的戰士,但沒讓敵人踏進陣地半步。”因此,此連被授予“全面模范連”光榮稱號。
周保江,東北人民解放軍第1縱隊2師4團1營2連連長,在1948年四平收復戰中,他率尖刀連7分鐘撕開突破口,沖入城區,攻下天橋,榮立大功。1965年轉業時堅決要求到四平工作。周保江老人臨終前,留下了一份讓人動容的遺言:“我深深愛著四平這塊土地,我許多的好戰友、好兄弟為解放四平長眠在這里。”
激人奮進的精神財富
四戰四平戰役那些催人淚下的故事,激勵著一代又一代吉林人奮勇前進。
四平戰役紀念館作為四戰四平這段歷史的收藏者、傳承者、宣傳者,承擔著以史育人的愛國主義教育重任。它自1958年成立迄今經過60多年的建設發展,如今已成為國家二級博物館、全國首批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社會文化影響力日益擴大。
四平戰役紀念館館長李秀峰表示,四平戰役紀念館一定不會辜負黨和政府的信任,將以東北民主聯軍四戰四平敢打敢拼的進取精神全面提升業務能力、全面提升陳列水平、全面提升服務質量、不斷擴大自身的社會文化影響力。
一位參加過四平4次作戰的老首長翟仲禹告訴我們,四戰四平是一部感天動地的英雄史,展覽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標點都是用東北民主聯軍戰士的鮮血寫成的。2018年,耄耋之年的老戰士劉雨亭坐著輪椅來到了四平戰役紀念館,在展廳里,老人面對著昔日戰友的照片,努力挺直身軀,敬了一個標準的軍禮。之后,他把一件1948年參加四平收復戰時穿過的舊軍衣捐給了紀念館。“希望相關部門能把紀念館建設得更好,以警醒祖國的下一代努力學習、珍惜當下。”劉雨亭說。當年參加戰役時,他穿上了這件新軍衣,當時是準備萬一犧牲,就算壽衣了。這件軍衣他一直珍藏了70年。同時老人還堅決拒絕了紀念館給予的文物捐贈補償款。
“聆聽了講解員對四戰四平這段歷史的講解,參觀了紀念館陳列的紅色文物、史料及圖片,讓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的了解。”四平市第十七中學初二學生劉建國說。他表示,作為祖國下一代,將會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筑牢本領,在新時代傳承紅色精神,努力做一名對社會有用的人。
白駒過隙、斗轉星移,精神永續。四戰四平,用殘酷的較量鍛造出人民軍隊的鋼筋鐵骨,用慘烈的犧牲譜寫出革命英烈的泣天長歌。隨著硝煙的彌散,如今,這場戰役已沉淀為一份厚重的歷史文化,永遠銘刻在四平人民的心中,銘刻在全國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