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4月2日上午,省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陜西自貿試驗區建設七周年情況新聞發布會,介紹自貿試驗區作為國家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創新優勢和發展特色。

發布會邀請陜西省商務廳副廳長張文政,西安市商務局副局長、自貿試驗區西安管委會副主任李群剛,楊凌自貿辦副主任張健,西咸新區發展改革和商務局局長、自貿辦主任劉洪濤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發布會由陜西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工作處華廣洪主持。
劉洪濤圍繞自貿試驗區西咸新區在暢通開放通道、產業聚集發展服務國家戰略等方面的亮點成效進行介紹。
一直以來,西咸新區立足自身資源稟賦,搶抓落實中國—中亞西安峰會成果新機遇,充分發揮“自貿、臨空、保稅、跨境、口岸、航權”的疊加優勢,聚焦樞紐通道建設、貿易新業態培育、創新外籍人才服務,持續推進自貿試驗區西咸區域特色化、差異化發展。具體而言,有以下幾方面的亮點。
不斷提升航空樞紐能級

在提升便利化方面,西咸新區建成了全省首個國際郵件、商業快件、跨境電商“三關合一”的海關監管場地,創新開展了國際貨物機坪“直提直裝”新模式,開創了“互聯網+進口快件派送跟蹤”新模式。國際快件通關效率較原先提升了30%,2023年通關量1.24萬噸、719萬票,同比增速65%,全國排名第五。
在提升通達度方面,已開通客貨運航線386條,累計開通國際航線81條,第五航權航線4條,通達全球38個國家,81個樞紐城市,在全國率先實現中亞“五國六城”通航全覆蓋。2023年開通了全省首條西安至哈薩克斯坦多斯托克TIR國際跨境公路貨運線路,豐富了航空樞紐國際段的運輸方式。
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

在跨境電商方面,建成了跨境電商零售進口商品退貨中心倉,開展了保稅和非保稅貨物“一單發出”等改革實踐,落地了首票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等業務,培育“10萬單”級跨境行業龍頭企業10家,形成了“四園區一基地”的跨境電商產業格局。
在保稅維修方面,搭建了國際航材集中供應平臺,實現各類航材備件統一議價、集中采購,實施“分批出貨、分批繳稅、集中報關、統一存放”。目前,空港綜保區航空保稅維修服務業務規模已突破10億元,基本涵蓋了飛機整機及零部件維修、航材保稅加工等航空維修服務業態。
不斷深化對外合作交流

在經貿合作方面,西咸新區率先搭建了西北首個省級自貿試驗區RCEP企業服務中心,為企業提供最優政策分析、規則解讀、原產地判定、智能通關一體化等綜合服務解決方案,目前已注冊會員500余家。此外,在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搭建了航空貨運大數據平臺,實現一站式制單申報、跨部門數據交換、跨系統數據復用等功能。
在人文交流方面,西咸新區率先在全省開展自貿試驗區外籍人才創新創業試點,允許碩士及以上外籍留學畢業生及海外創新人才,直接以科創服務載體為主體申辦工作許可和居留許可,創業工作許可有效期最長可達兩年。目前,已認定試點科創服務載體9家,吸引簽約項目16個、外籍人才18人,注冊公司8家。
下一步,西咸新區將深入實施自貿試驗區提升戰略,結合產業發展需求,推進產業創新發展;立足秦創原總窗口,在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先行先試,推動全省“科創自貿”建設;加快空中絲綢之路新起點建設,為全省全面擴大對外開放強動力、增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