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起飛智慧,落地夢想。西咸新區人工智能產業協同創新中心(以下簡稱“創新中心”)深耕科創服務、培育科創新星,幫助企業乘著“秦創原”的東風,轉化科技成果、追逐創業夢想。這里是秦創原臨空產業聚集區和開放合作示范區簽約的首家人工智能專業孵化載體項目,這里招引入駐了涵蓋產業鏈上、中、下游的20余家企業,這里有一群目標堅定的人在共同為陜西科創貢獻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們走進西安拓創光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拓創光芯”)。

步入拓創光芯的辦公區域,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幾張大桌子,上面擺著各式各樣的儀器和材料——區別于一般公司,這里的環境更像是一個大學的實驗室,這也是屬于科技成果轉化類企業的特點。
拓創光芯由陜西科技大學新型顯示重點產業鏈成果轉化創新團隊創立,是一家面向第三代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器件及專用設備研發、制造、銷售的高科技公司。公司董事長張方暉是陜西科技大學三級教授、校學術帶頭人,光電材料與器件是他的研究方向之一。
“‘拓’‘創’當然包含了開拓進取、不斷創新的意思,而‘光芯’代表了我們的主攻方向和優勢領域。”張方暉這樣解釋公司的命名。據他介紹,公司研發團隊由教授、博士、碩士等16人組成,在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論文260余篇,獲得專利授權76件,其中發明專利39件、陜西省科學技術獎3項,為企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和專利支持。
今年以來,空港新城出臺了《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打造人才聚集高地三年行動計劃》《空港新城支持秦創原建設若干政策(試行)》一系列政策,讓企業除了可以享受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各項政策外,還可以感受到空港“溫度”。拓創光芯多位研發、管理人員已入駐位于空港花園的人才公寓,每日通勤只需要10分鐘的車程。
在公司的發展過程中,張方暉認為打開銷售市場和推動研發進展都非常關鍵,這時候空港的綜合交通樞紐優勢就體現了出來。“許多人來到西安的第一站就是空港,離開也是從空港出發。校友和客戶來訪參觀考察時,我們在接待接洽上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有利于達成合作。”此外,地鐵14號線可以直達陜西科技大學,這也為團隊的研發工作提供了便利。
“創新中心的服務很周到,科技管家會給我們主動介紹政策,將一些內容從專業的角度上進行解讀后反饋給我們,同時也幫助做一些發展規劃,讓企業成長的通道更寬廣。”張方暉表示,公司入駐后體會到了濃濃的人文關懷。目前,拓創光芯也在創新中心的協助下,積極準備資料,計劃申報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一步一個臺階地向前發展。
正因如此,張方暉將此次公司選擇落地空港新城,在創新中心進一步轉化科技成果的原因概括為“天時、地利、人和”。
“在這里,從窗外就可以看到飛機起起落落,跟大片兒一樣。”這樣的景象常常讓張方暉感觸很很深。未來,他也希望進一步深入了解區內企業,在服務空港產業鏈壯大中協同發展,同時通過堅持技術創新,擴大技術優勢、不斷開拓市場,讓公司在空港振翅高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