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通過公開征集、網絡評選、專家評審等渠道評選出15個案例作為2021年度“最佳實踐案例”在全省復制推廣。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空港新城功能區(以下簡稱“空港新城功能區”)兩項改革創新成果成功入選。
通關更便利: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
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是西安咸陽機場海關助力自貿區貿易通關便利化的一項改革實踐,該模式改變原先國際貨物抵達機場后須轉運至機場貨運倉庫,經查驗后方可提貨的作業模式。在飛機進境前,企業事先向海關辦理全部貨物報關單的“提前申報”手續,對抵港前已完稅或具備稅款擔保資格的企業非開箱查驗類貨物實施提前審驗,發放運抵放行許可并允許在機坪直提直裝。

當貨運飛機抵港后,機場工作人員在機坪開始進行貨物卸機、分板、裝車操作,并與企業核對理貨、報關單等海關放行信息,辦結放行提貨手續的貨物由機坪直接運往企業。
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新模式,較之傳統空運貨物倉庫提貨模式,貨物入庫時間平均縮短了2-3天,滿足了企業對通關、物流時效和特殊商品安全運輸“零延時”的迫切要求,有效節省了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
供應鏈模式創新:搭建國際航材供應鏈服務平臺
空港新城在內陸地區搭建了首個以國際航材為主的供應鏈管理中心,通過探索國際航材集中供應,打造國際航材超市,創新航材通關交易模式,有效提升采購通關效率,優化航材保障支援機制,實現航材庫存智能化信息化管理。


目前,國際航材供應鏈管理中心已與德國、法國、英國、美國等歐美多家國際知名航材供應商及國內的沈飛、西飛、中航國際等企業建立了合作機制,航材超市采購儲備各類進口航材備件400余噸,已完成國際航材進出口貿易額5億元人民幣。
同時,空港新城聯合西安咸陽機場海關創新推出的“分批出貨、分批繳稅、集中報關”監管模式,幫助航企客戶按需分批提貨,節省了國內客戶3-7天的交貨周期,人力成本也下降近50%。

在自貿區獲批的五年時間里,空港新城功能區共探索出49項改革創新成果形成實踐案例并通過評估,其中18項改革創新成果圍繞貿易通關便利化不斷實踐優化。除了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國際航材供應鏈服務平臺兩項優秀實踐案例外,“互聯網+”進口快件智慧監管新模式也獲海關總署認可,在全國海關系統復制推廣,保稅倉“一倉多用”、行郵稅移動支付等成果也在全省復制推廣。


在國際貿易大通道建設中,空港新城也在不斷探索特色新路。截至目前,空港新城聯合西部機場集團累計開通全貨運航線39條,其中國際航線20條,貨郵吞吐量也進入了全國前十。同時,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行,西安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西安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先后獲批,以及肉類、種苗等口岸功能的完善讓空港新城國際貿易通道越拓越寬。
未來,空港新城將繼續依托自貿區改革創新優勢,集合臨空經濟示范區、服貿試點、跨境電商綜試區、綜保區、口岸等多項開放功能,努力打造投資貿易便利、高端產業集聚、交通物流通達、監管高效便捷的高水平高標準自由貿易試驗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