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隨著復產復工工作的啟動,逐漸增加的返程旅客對空港新城的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為了守護好機場這個空中門戶,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合防控指揮部(以下簡稱:機場防疫聯合指揮部)加緊部署,多措并舉,在充分保障旅客與工作人員生命健康的前提下,利用物聯網、移動通信等科技手段,不斷優化工作流程,提升工作的時效性,加固筑牢大西安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線。

繼開發“i空港”小程序和“實時疫情”“健康填報”等科技模塊輔助疫情防控工作之后,2月18日,紅外熱成像測溫儀也入駐了旅客轉運分流中心。自2月13日轉運中心投運以來,每日都要對大量的旅客進行分流轉運,截至2月17日下午6時,共轉運分流航班41架次,旅客1191人。
隨著復產復工后轉運旅客數量的逐漸增加和防疫工作的不斷完善,可實現7x24小時全天候實時測量溫度的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為轉運分流工作注入一劑“強心針”。

與體溫計、額溫槍等常規測溫設備相比,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熱成像的誤差只有0.1度,在遇到體溫異常人員時,測溫儀還會自動預警提示工作人員,避免疑似患者誤入,大幅度地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風險。
同時,紅外熱成像測溫儀還能夠實現非接觸、遠距離、多目標的測溫,舉例來說,測溫槍平均測溫速度約為10秒/每人,檢測1000個人需要2.77小時,而紅外熱成像測溫儀能對1000人同時進行單通道排隊無感測溫,總共只需20分鐘,極大地縮短了旅客測溫登記的時間,提升了轉運分流效率。

在紅外熱成像測溫儀等多種科技手段的輔助下,機場疫情防控工作的防線更加牢固。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空港新城正全力以赴,切實做好疫情防控和復產復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