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當機場告別“純粹交通樞紐”標簽,當候機時光從枯燥等待變為文化漫游,坐落于此的全球機場首家在地文物展示博物館——西部機場博物館,正以其“候機即穿越,一步越千年”的獨特魅力,成為旅客打卡的“文旅新地標”。國慶假期,這座建在機場里的博物館迎來客流高峰,數萬游客在此駐足。據統計,截至目前,累計接待量已達31.6萬人次。
當前,空港新城在文旅深度融合發展上持續發力,通過打造特色文化空間、活化利用在地文化資源,以文物為載體講好鮮活的空港故事,為文化強省建設提供支持。

從“建設禁區”到“城市名片”
曾幾何時,古代遺址常被視為城市建設的“禁地”,甚至被誤認為是發展的“絆腳石”。然而,在順陵、上官婉兒墓、薛紹墓、宇文覺墓、蕭何曹參墓、司家莊秦陵等眾多珍貴文物遺址集聚的空港新城,正以實際行動詮釋著“保護與發展共生”的理念,回應著這個“古今共生”的時代之問。

隨著第四次全國文物普查的深入開展,北城村墓葬群、北周宇文覺墓等重大文物遺址相繼揭開神秘面紗,化作一張張溫潤的城市名片:武則天之母榮國夫人楊氏的順陵,靜靜訴說著盛唐外戚的風云往事;“巾幗宰相”上官婉兒的長眠之地,留存著唐代女性的智慧與光芒;大唐第一公主駙馬薛紹的陵墓,鐫刻著皇室的愛恨情仇;還有北周帝陵等遺址,承載著不同時代的歷史記憶。
“古今共生”下的“城市空間”
“戶外可漫步、館內可品讀”,這樣的立體化文化場景,早已嵌入空港新城的核心空間,走進市民的尋常生活。

清晨,順陵遺址公園的石刻旁,老人們圍坐暢談,閑話家常里藏著歲月的故事;午后,上官婉兒遺址公園的草坪上,孩童們追逐嬉戲,清脆笑聲與千年古韻交織成趣;傍晚,漫步在城市街巷,遺址的輪廓在夕陽余暉中若隱若現,仿佛劉禹錫筆下“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意境重現——千年歷史不再是博物館櫥窗里遙遠的陳列,而是觸手可及的生活日常。

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T5航站樓,400平方米的展陳空間里,旅客只需抽出一刻鐘,便能吟誦“洪瀆千載事”、重走“絲路貫通途”、盡覽“長安繁華景”,讓旅途的間隙,成為與歷史對話的珍貴契機。
“文化流量”轉為“經濟增量”
公交線路直達遺址公園,地鐵線路覆蓋核心文化片區,高品質商住小區與星級酒店在文物遺址周邊拔地而起,如今的空港新城,文物已成為創新城市發展方式的生動實踐。

從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順陵遺址公園,到“一帶一路”研學課堂讓學生在歷史探索中觸摸文化溫度;從打卡一日游路線帶旅客穿越千年、浸潤心靈,到“只此長安”機場文化體驗空間將絲路風情、盛唐氣象植入消費場景。這份由文化吸引力催生的經濟動力,既擦亮了空港新城的文化品牌,也為陜西文化強省建設提供了實踐支撐。
保護與發展相得益彰,歷史遺產賡續著城市文脈,也厚植著文化強省的底蘊與自信。空港新城以“古今共生”的生動實踐,交出了一份獨具特色的城市發展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