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一片9.7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正上演著速度與溫度的融合蛻變。從手續幫辦到生活配套,從政策對接到合作牽線,臨空經濟產業園正在用精細化服務構建產業發展生態。

空天智創生態“綠島”產業基地的項目經理王志剛站在施工現場說:“原以為手續辦理、土方調取這些難題會拖慢工期,沒想到園區服務部門全程‘護航’,讓項目提前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
這個計劃帶動50家上下游企業入駐的重點項目,從前期準備到全面開工,只用了不到兩個月時間。而這樣的“加速度”,正是空港新城臨空經濟產業園服務效能的生動寫照。
1、服務提速:
從“堵點難點”到“暢通無阻”
2025年2月,當“綠島”項目因手續辦理、技術圖紙銜接等問題推進緩慢時,園區服務團隊立即啟動跨部門協同機制。一場現場交底會,匯聚了空港新城多個部門通力合作,針對審批、圖紙、道路計劃等堵點問題逐一破解。

“最讓我們感動的是固投申報的‘清明加班記’。”項目現場負責人王力釗回憶道。4月7日中午是固投申報的截止時間,恰逢清明假期,企業對申報流程完全不熟悉。園區項目包抓專員駐守企業,手把手輔導申報細節,最終成功上報固投5507萬元,較企業初始核算大幅提升。

這樣的服務效率不僅體現在“綠島”項目上。厚億節能環保項目45天實現實質性復工,陜西長鑫精密裝備有限公司資質申報難題得到解決,西安中科西光航天科技有限公司廠房運營保障……一樁樁、一件件,彰顯著園區服務的“加速度”。
2、服務升溫:
從“政策紅利”到“發展動力”
園區服務不僅追求速度,更注重溫度。這種溫度體現在對企業全生命周期需求的精準把握和滿足。

政策紅利的“轉化器”。園區建立政策精準推送和全流程幫辦機制,確保各項惠企政策從“文件”落到“賬戶”。信泰航空獲得414萬元貸款貼息,湄南生物拿到1000萬元流動資金貸款,長江協同200萬元航空貨運高質量發展獎補申報……真金白銀的支持,為企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企業合作的“連接器”。園區主動搭建合作橋梁,促成華岳凌空與環球印務,富得工貿與萬景印彩在包裝領域攜手。這種“企業間互助、產業鏈互補”的模式,增強了園區產業的整體競爭力。
人才服務的“貼心人”。隨著康龍化成、環球印務、華科光電等重點企業相繼投產,園區企業員工從2000人增至6500余人。為滿足人才需求,園區持續升級商業服務配套,讓“工作、生活、休閑皆在園區”成為現實。
3、服務升級:
從“產業園區”到“活力新城”
傍晚時分,花園里商業街漸漸熱鬧起來。企業員工結伴用餐,居民帶著孩子散步,生鮮超市、電影院、特色餐飲燈火通明……這幅充滿“煙火氣”的景象,與傳統產業園區下班后一片寂靜的場景形成鮮明對比。
“以前加班后只能吃泡面,現在樓下就有熱乎飯,周末還能陪家人看場電影。”華科光電研發人員郭海龍的話,道出了園區職工的共同感受。


這種變化得益于園區“產業人群消費+家庭客群休閑”的復合場景打造。便利店、快餐店等基礎配套率先落地,生鮮超市、電影院、親子樂園、特色餐飲等業態紛紛涌現,不僅讓職工“留得住、住得好”,更輻射周邊社區形成消費合力。
園區負責人表示:“我們正聚焦研發人員與高端人才需求,持續升級商業服務體系,讓‘工作、生活、休閑皆在園區’成為常態。企業 ‘人氣’ 與商業 ‘商氣’ 雙向賦能,讓園區成為兼具產業活力與生活溫度的‘宜居港灣’。”
從項目落地的“加速度”到人才集聚的“煙火氣”,從政策紅利的“轉化器”到企業合作的“連接器”,空港新城臨空經濟產業園正在用服務做“加法”,為空港新城發展添“溫度”。

這片9.7平方公里的產業園區,不僅見證了企業從落地到成長的蛻變,保持著亮眼的去化率,更詮釋著“生產、生活、生態”融合發展的深刻內涵。在這里,服務不再是口號,而是可見可感的實際行動;發展不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充滿溫度的生活體驗。
空港新城臨空經濟產業園的實踐表明:一流的營商環境不僅是辦事便捷、政策優惠,更是那種讓企業和人才都能感受到的“此心安處是吾鄉”的歸屬感。這種歸屬感,正成為推動空港新城高質量發展的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