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昔日,他們手握鋼槍,以熱血鑄忠誠
今朝,他們卸下戎裝,投身建設熱土
從教育一線到城市前沿
從戍守邊疆到消防陣地
一股由退役軍人匯聚而成的“尖兵”力量
正在以其特有的紀律性、責任感和執行力
為空港新城注入新鮮與活力
在“八一”建軍節即將到來之際,讓我們一同走近這群可敬可愛的人,深切感受他們“退伍不褪色、轉業不轉志”的鏗鏘力量與赤誠擔當,并向所有為國家安全和穩定默默奉獻的軍人們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為民服務永不褪色

軍人檔案:梁權,陜西咸陽人,1994年11月出生,2013年9月入伍,2015年9月退出現役。曾服役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甘肅省總隊臨夏回民自治州支隊永靖縣中隊,現任職于西咸新區綜合行政執法支隊空港大隊。
軍旅生涯錘煉的擔當與堅守,在梁權身上從未褪色。轉戰城市管理執法一線,他帶著軍人的嚴謹與溫情,以“令行禁止”的作風和“為民服務”的初心,成為規范執法、文明勸導的典范。用實際行動續寫“為人民服務”的錚錚承諾。

2020年,新冠疫情突襲,他主動請纓,被抽調至西安咸陽國際機場防疫指揮部重點旅客分流組,承擔起入境旅客核查、分流、轉運的關鍵任務。面對高感染風險與高強度運轉的雙重考驗,他以“軍人本色”迎難而上,連續奮戰800余天,直至疫情全面結束。他始終堅守“最危險崗位”,他是入境旅客初篩異常時的“第一接觸人”,曾連續48小時值守,因表現突出被機場防疫指揮部評為“抗疫先進個人”,用行動詮釋了“疫情不退,軍人不退”的擔當。


在軍營,他是保家衛國的忠誠衛士;在國門,他是抗擊疫情的鋼鐵戰士;在地方,他是守護民生的堅實力量。他用實際行動證明,軍人的字典里沒有“退縮”,只有“向前”。
水火淬煉的“尖兵”

軍人檔案:趙偉,河南周口人,1985年10月出生,2004年12月入伍,曾服役于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陜西省總隊西咸新區消防救援支隊空港新城中隊,2018年10月因集體轉改,現任職于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景平大街消防救援站。


從河南周口的熱血青年到空港消防的“硬核尖兵”,趙偉用21年的堅守,在水火淬煉中書寫著“八一”精神的當代答卷。2004年入伍以來,無論身著“橄欖綠”還是“火焰藍”,他始終扎根救援一線。轄區滅火,他沖鋒在前;危化品處置,他精準果敢;跨省撲救山火,他無畏逆行,“赴湯蹈火”的誓言刻印在每一次險境中。

汛期關鍵期,百頃溝水庫的實戰演練里,他和隊友們在活餌救援、孤島救援中錘煉“水上功夫”,每一次劃槳的精準配合,每一次繩索的果斷拋投,都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承諾融入血肉。制服顏色雖變,“對黨忠誠、紀律嚴明”的初心與刻入骨髓的軍人擔當,始終如一。這個“八一”,趙偉的身影依舊是最堅定的守護、最閃亮的勛章,永遠閃耀在守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的戰場上。
“三尺講臺”的“兵教師”

軍人檔案:趙沖,陜西咸陽人,1987年6月出生,2007年12月入伍,2009年12月退出現役。曾服役于中國人民解放軍63723部隊,現任職于空港新城幸福里小學,擔任體育教師。

從部隊退役后,趙沖便一直想要成為一名兼具忠勇與仁愛的“兵教師”。2013年1月,他從校警做起,直到2022年8月,憑借不懈努力考取教師資格證,終于站上了夢寐以求的三尺講臺。

“部隊兩年的經歷使我得到鍛煉,讓我堅信在教師這個崗位上,一定可以干出一番成績,成為一名合格、優秀的老師。”趙沖說。
成為“兵教師”后,他將部隊所學轉化為教學優勢,運用科學的訓練方法組織體育活動,以雷厲風行的軍人氣質樹立教師風范,贏得了學生喜愛和同事贊譽。“提起趙沖,總是贊不絕口”,校長的話語印證了他的出色。

兩年的軍旅生活,讓趙沖對自己有著嚴格要求。課堂上,他用最佳狀態感染學生;操場上,帶領孩子們奔跑跳躍是他最幸福的時刻。他將組織紀律意識和愛國主義教育自然融入日常教學,把對戰友般的愛護傾注給學生,以團結協作、迎難而上的軍人作風融入教師團隊。無論是穿軍裝、戴軍帽,還是執教案、站操場,變的是身份,不變的是那份對責任的堅守和對他人的熱忱。
“有本事、有靈魂、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素養早已扎根于趙沖心中,讓他始終保持著軍人風采。
從保家衛國到建設家園,無數這樣的身影,在空港新城這片充滿機遇的熱土上,完成了榮耀的轉身與價值的升華。
教育、城市管理、生態環保、消防救援等各條戰線上,他們始終將忠誠刻入骨髓,將責任抗在肩頭,將紀律融入血脈。讓我們向這些奮戰在新城建設一線的退役軍人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