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今年以來,空港新城把秦創原建設作為落實全省“三個年”活動、全市“八方面重點工作”的有力抓手,全力推動秦創原創新驅動平臺建設實現由“勢”轉“能”:
引培新主體 激發企業發展活力


深入實施科技型企業“登高、升規、晉位、上市”四大工程。今年以來,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10家,較2020年增長21倍,新入庫科技型中小企業242家,較2020年增長3.4倍,入選省級瞪羚企業1家、省級潛在瞪羚企業1家。8家數字經濟企業被認定為“西安市大數據企業”,實現了新城大數據企業“零”的突破,并組織6家企業申報2023年大數據產業發展試點示范項目。此外,截至三季度末,新增規上工業企業5家,工業投資同比增長51.7%,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71.6%,工業總產值同比增長52.5%,排名分別位列西咸新區第一、第二、第二。在大力培育現有企業的同時,也在不斷擴大新城新經濟領域規模,先后引進人工智能、數字經濟等新經濟領域企業60家。
打造新生態 深化科創“四鏈融合”


加大政策引導,在新區各類惠企政策基礎上先后出臺《空港新城支持秦創原建設若干政策》《扶持先進制造業發展獎補政策》,重點支持區外企業入港及培育企業實現“登高”和“升規”,今年已累計兌現秦創原政策獎補資金523.6萬元,產業政策獎補資金961.5萬元,還將兌現各類制造業獎補政策共計1168.16萬元。尤其是為促進工業園區產業優化和轉型升級,率先在新區出臺《空港新城工業園區高質量發展評價激勵辦法》,建立園區發展和服務評價指標體系,每年拿出300萬元激勵園區運營單位提升運營質量,切實服務好入園企業,讓企業“賓至如歸”。此外,成功舉辦第八屆“創客中國”陜西省臨空高端智造中小企業創新創業大賽,16個項目推薦到省賽,航空產業網等8個項目擬落地空港;成功舉辦第四屆西部數字經濟博覽會“數字化賦能國家級航空樞紐建設與發展論壇”,聯合快響小組、西安石油大學等,舉辦“產學研金”對接會7場。
在推動融合創新發展方面,空港新城獲批省級融合創新示范基地,該示范基地有利于做好重大需求與社會創新資源銜接工作,并為區內企業申報省級重大項目建立“綠色通道”。此外,新城成功申報全省網信融合創新示范區。
構建新平臺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


一是增設企業服務平臺,設立科技金融服務工作站、空港新城中小企業服務站和3家秦創原綜合服務中心園區工作站,累計開展“線上+線下”政策宣講50余次,協助區內43家企業獲得融資3.05億元。二是打造企業全鏈條孵化平臺,協助啟迪之星、國睿一諾等4家企業獲批市級秦創原“三器”示范平臺,銳境科技、康龍化成2家企業被認定為西安市國際科技合作基地,國睿一諾獲批西安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三是打造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市委組織部、市科技局在空港設立新區首家“西安市技術轉移人才實訓基地”,打造首支國防科技領域特色化、專業化經紀人隊伍,累計組建近60人的科技經紀人;聯合俄羅斯烏拉爾國立大學、陜西科技大學設立2家“一帶一路”高校科轉平臺,新增成果轉化項目16個,新增科轉企業43家,較2021年增長10倍。完成技術合同交易額9.9億元,較2020年增長5.6倍。
營造新模式 助力新城信息化發展


先后編制《空港新城信息化項目管理辦法》和完善《空港新城數據管理辦法》,制定數據標準規范,做強CIM數據底板和“招商專題”模塊,形成空港新城一張“三維數字地圖”,并以“3+1+1:3張圖、1張網、1個平臺”為能力架構,搭建“以地招商”新模式,實現由面對面到屏對屏的“地圖式”招商轉變。此外,“西咸新區空港新城CIM數據底板建設項目”獲得國家治標委“標準貢獻獎——應用實踐獎”。
未來,空港新城將繼續搶抓秦創原總窗口建設機遇,“向外”積極爭取項目,“向內”積極強化培育,為新城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動力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