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陜西省商務廳印發了《關于陜西省服務貿易(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最佳實踐案例的通知》,經專家評審,網上公示,共評選出12個2023年陜西省服務貿易(服務外包)創新發展最佳實踐案例,其中,西咸新區空港新城打造航空維修服務聚集區案例成功入選,為陜西省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工作提供“空港經驗”。

為推動臨空經濟快速發展,滿足國際航企低成本的維修服務需求,近年來,空港新城通過構建航空維修產業鏈、打造航空維修生態鏈、創新國際航材通關模式等方式,為航企在全球范圍內提供高質量航材供應保障和維修服務,打造航空維修服務聚集區。

依托全省唯一的臨空型綜合保稅區——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空港新城積極布局航空器維修及配套功能,打造航空器整機維修、航空器零部件維修、航材保稅加工等航空維修服務業態,形成涵蓋航空器保稅維修上下游各業務環節的產業鏈。

同時,在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內依托東航賽峰、瑞達宇航等企業建成以整機維修為龍頭,起落架、輔助動力系統(APU)等部件維修集聚的一站式保稅維修基地。搭建國際航材集中供應平臺,鏈接航空器制造商、航空零部件制造商、境內外航材供應商,實現各類航材備件統一議價、集中采購。推行航材倉儲“一材一碼”、分區集中存儲、按需出貨方式,嵌入供應鏈金融服務等場景,實現航材快速供應與應急保障,打造從結構大修到發動機、電氣系統等零部件維修的航空維修生態鏈。

目前,空港綜保區航空保稅維修服務業務規模已突破10億元,涉及機身、發動機、結構等1000余項維修工作。2022年,按照歐洲航空安全局規章標準,完成10余架境內外航空器整套起落架維修、檢驗和放行,累計為航司節約成本400余萬元。預計2023年可高標準完成50套起落架維修服務。國際航材集中供應平臺已為中國船舶、中航材、蘇州賽峰等企業集中供應國際航材超過5億元人民幣,協助航企客戶按需分批提貨,為國內客戶節省3-7天的交貨周期,人力成本下降近50%。今年9月,東航技術完成陜西省首臺境外飛機APU設備修理并交付,空港新城航空維修服務的國際化、專業化和市場化水平達到新的高度。
未來,空港新城將疊加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自貿試驗區、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開放平臺優勢,充分發揮保稅維修等高附加值產業的重要支點作用,積極對標國際一流航空維修服務和航材供應標準,持續加強基礎配套和全鏈條服務體系建設,重點在檢測服務、供應鏈服務、通關便利化、高端維修人才聚集等領域尋求突破,不斷完善和豐富航空維修全產業鏈條,為全球航企提供門類齊全、性價比高、技術標準優的航材供應與航空維修服務,打造高水平、智能化的航空維修全球樞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