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在促進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方面具有特殊作用。作為大西安“城市會客廳”,空港新城積極打造有文化、有特色、高品質的順陵博物館,將在西安咸陽國際機場旁建設一座國內一流,輻射“一帶一路”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成為“第一眼西安”的文化聚焦點現代文明與歷史文化對話的連接點。

8月17日,空港新城舉辦順陵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國際競賽評審會,用國際眼光、世界標準,融西安人文、空港特色,評選出最優博物館建設方案,依托空港新城豐富而寶貴的文物資源和國際航空樞紐的獨特優勢,全力打造古代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的文化地標。
空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賀鍵,西安市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處處長劉夏盈,西咸新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局(文物局)副局長高波出席。空港新城黨委、管委會,空港集團、城發集團領導班子參加。評審會由空港新城黨委副書記、管委會副主任胡新建主持。
評審會由中國建筑首席大師、中國中建設計研究院副院長、總規劃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宋曉龍,國際古遺址理事會原副主席、中國文物學會世界遺產研究會主任委員郭旃,華東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建筑師分會理事吳文,哈爾濱工業大學建筑學院原院長、建筑設計研究院原總建筑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張姍姍,陜西歷史博物館黨委書記、館長、研究員、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侯寧彬,深圳市建筑設計研究院副總經理、執行總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工程師、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獲得者楊旭,中南建筑設計院副總建筑師、教授級高級建筑師、中國建筑學會青年建筑師獎獲得者劉均等組成專家組,現場對各設計方案進行評審。

賀鍵表示,空港新城是西安、陜西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區內文物遺存極其豐富而珍貴,此次項目選址距離建設中的T5航站樓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將成為傳承歷史文化、彰顯現代文明、促進文化交流的重要場所,具有獨特的吸引力。希望各設計機構積極創新,將順陵博物館打造成機場周邊有代表性的文化地標和國內一流、輻射“一帶一路”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
此次順陵博物館建筑方案設計國際競賽自今年5月18日啟動以來,面向全球征集設計方案,吸引了國內外24家知名設計機構報名,經過公平、公正、公開的篩選,5家在博物館建筑設計領域享有盛譽、負有盛名、經驗豐富的設計團隊成功入圍今天的評審環節。
“我們的設計堅持高點定位、精品意識、因地制宜的原則,努力打造國際化、人性化、前瞻性、安全性、生態性、智慧化于一體的一流博物館。”
“我們致力于建設宜人舒適的游覽休憩環境,讓廣大游客在這里觀賞順陵石像感受歷史深度的同時也能得到充分的放松。”
“一個博物館就是一所大學,我們希望能夠在保護、管理好文物的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說話,讓文物說話。”
評審會上,華南理工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清華大學建筑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陜西省古跡遺址保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牽頭人)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設計研究總院、中國建筑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牽頭人)PES-Architects Ltd.等5家設計機構通過分別詳細匯報了各自的設計方案。

評審專家們根據不同方案情況現場提問,并在最終的討論評選環節對方案進行點評。


作為國家級新區——西咸新區五大組團之一,近年來,空港新城積極打造“一帶一路”國際航空樞紐,建設現代化機場城市。其中,正在建設的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總投資496億元,將打造可滿足年1.2億人次旅客、200萬噸航空貨運量需求的超大型國際航空樞紐。同時,緊鄰機場三期T5航站樓開工建設的T5站前綜合商務區定位為“國際一流的臨空商務港”主導功能以商業娛樂、商務辦公、總部辦公、酒店公寓為主,打造臨空特色鮮明的綜合型商貿服務核心,形成空港新城東門戶。


唐順陵是唐女皇武則天母親楊氏之墓,占地面積110萬平方米,1961年被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其石刻藝術堪稱唐陵之冠。順陵具有較高的歷史、藝術、考古及科學研究價值,是研究唐代陵園形制、營建等級模式以及石刻藝術等十分珍貴的實物資料。
順陵博物館項目選址于唐順陵遺址公園西側,總用地面積54.4畝,距離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規劃的T5航站樓直線距離不到1公里,與高規格開發建設的T5站前商務區一路之隔。為進一步做好遺址保護,空港新城開展了順陵博物館建筑設計方案國際競賽,致力于建設國內一流、輻射“一帶一路”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豐富而寶貴的文化遺產,“讓文物活起來”,提升T5航站樓及站前商務區文化內涵,助力西安國際航空樞紐建設,成為臨空經濟示范區文化新地標,促進區域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