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12月25日上午,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視頻驗收工作會在西安海關正式召開。由海關總署、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自然資源部、商務部、國家稅務總局、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外匯管理局組成的國家聯合驗收組通過視頻連線方式對包括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以下簡稱“空港綜保區”)在內的一批綜保區進行了正式驗收。驗收組一致認為空港綜保區功能完整、設施齊備,符合相關監管要求,同意通過驗收。這是全國范圍內首次采取視頻形式對綜保區進行驗收。

陜西省政府副秘書長賈鋒、西安市副市長徐明非,政府口岸辦專職副主任陶紹卿,西安市商務局副局長麻曉勤,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姚海軍,西咸新區黨工委委員、空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賀鍵,西安海關副關長應小莉,西安咸陽機場海關關長唐詩婷,空港新城黨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韓娜,空港集團黨委委員、副總經理邵建輝等出席驗收工作會。
國家聯合驗收組通過視頻連線,聽取了空港綜保區預驗收情況匯報,并對綜保區隔離圍網、卡口、查驗場地等基礎設施及信息化建設進行視頻連線抽查。在經過驗收匯報、連線檢查、現場答辯、內部評審等程序和嚴格評審后,國家聯合驗收組宣布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正式通過驗收。

會上,賈鋒代表陜西省政府作表態發言。他表示,綜合保稅區已成為陜西省外貿發展和對外開放的重要平臺,成為經濟穩增長的新引擎。將以此次綜合保稅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為契機,推進陜西對外貿易發展,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全省開放型經濟發展質量,打造內陸改革開放高地,奮力書寫陜西新時代追趕超越新篇章。

空港綜保區正式通過國家驗收是空港新城克服疫情防控影響,全力提升對外開放功能的重要舉措。空港綜保區由陜西西咸空港保稅物流中心升級而來,具有保稅物流、保稅倉儲、保稅加工、檢測研發、商品展覽展示、口岸作業等多項功能,總面積1.7212平方公里,一期建設面積約0.84平方公里。作為陜西省唯一的臨空型綜保區,空港綜保區按照“錯位發展”理念,重點發展航空核心產業、貿易服務業、創新服務業。
2019年12月26日,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一期)經國務院批準設立。空港綜保區緊鄰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陜西省唯一一家臨空型綜合保稅區,空港綜保區與機場規劃中的第五跑道無縫對接,“臨空+綜保”優勢突出。

空港綜保區批準設立之初就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對綜保區建設產生了很大影響,空港新城一邊全力以赴維護保稅物流業務的正常開展,一邊爭分奪秒搶工期,于9月22日成功通過預驗收。目前,按照《綜合保稅區基礎和監管設施設置規范》,空港綜保區基礎設施、隔離設施、專用通道、監管設施、信息化和相關配套設施均已全部建成。
為了高標準、高起點發展空港綜保區,在綜保區申報同時,空港新城堅持高點站位、規劃先行,編制了《修建性詳細規劃》和《產業發展規劃》,確保空港綜保區空間與產業高度融合,實現與省內其他綜保區差異化發展。
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空港新城全力構筑“臨空+自貿+保稅+跨境+口岸+航權”六大開放平臺,積極探索臨空經濟發展新模式。東航、深航、川航等14家航空公司總部等臨空企業項目先后落地空港。同時,聚集普洛斯、豐樹、日立、“三通一達”等176家物流企業,初步形成了包括飛機維修、航材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物流運輸在內的臨空經濟全產業鏈,臨空經濟規模突破100億元。

近年來,借助保稅功能,空港新城已先后實現了全省首單跨境電商保稅備貨業務、陜西省跨境電商B2B出口業務、陜西省首票跨境電商特殊區域出口業務、全省首個保稅融資租賃等業務落地。依托保稅功能,西安國際航材供應鏈管理中心、空港“一帶一路”文化藝術館等平臺先后揭牌,不斷創新的業務模式有效促進了臨空經濟發展。

目前,綜保區內已聚集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航空維修、跨境電商等各類注冊企業95家,累計進出口貨值達64.54億元。其中,全國首個由起落架原廠制造商投資的維修項目——東航—賽峰飛機起落架深度維修基地已經投入運營,陜西韋恩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建成了西北最大的隱形眼鏡跨境電商分撥基地。
此次空港綜保區成功通過國家驗收,將推動空港新城進一步完善平臺功能,積極探索跨境電商、融資租賃、保稅文化等創新業務,打造臨空型特色園區,強化產業集聚,提升開放能級,加快功能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有力推動國際航空樞紐建設。
未來,空港新城將繼續充分發揮區位優勢,堅持國際視野,加強體制機制創新,提高綜合效益,優化營商環境,服務企業做大做強,積極構建內陸地區效率高、成本低、服務優的國際貿易大通道,全力打造改革開放的新高地,陜西外向型經濟發展新核心、“一帶一路”歐亞貿易連接新節點。
陜西省政府相關部門、西安市政府相關部門,西安海關、西安咸陽機場海關相關處室,空港新城黨委、管委會相關部門負責人參加驗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