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7月22日,陜西航空發展大會在西安召開,空港新城黨委書記、管委會主任賀鍵在會上作了發言。

他首先從三個方面報告了空港新城近年來的發展成效。
國際航空樞紐方面,在空港新城與西部機場集團的共同努力下,全貨運航線由2016年的8條增至32條,兩條第五航權全貨運航線相繼開通,帶動進口生鮮、醫藥、電子信息等高附加值貨源不斷聚集。尤其在疫情期間,改用全貨運包機和“客改貨”運輸方式,拉動上半年國際貨量同比增長53%,貨量邁進全國十強,有力拉動我省外向型經濟發展。
創新體制機制方面,2019年,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獲批,在全省率先開展跨境直購、保稅備貨業務,國際快件單量395萬單,排名全國第五。境外飛機進境維修、保稅航油等創新業務也相繼實現“零突破”。

探索發展新模式方面,176家物流企業、14家航司區域總部,形成西部最大航企CBD;梅里眾誠、綠地、寶能等500強項目開工,賽峰起落架維修、東航維修機庫相繼投運,形成了以機體大修為龍頭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全面提升了我省航空全產業鏈競爭力。
對于空港新城下一步發展,賀鍵表示:機場三期開工拉開了我省臨空經濟新一輪發展序幕,空港新城將乘勢而上、借力發展,全力保障機場三期“一號工程”,加快“兩個樞紐”建設,大力發展“三個經濟”。主動將機場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加強周邊凈空、電磁環境保護;對標虹橋,加快T5站前基礎配套開工,推動空鐵公軌無縫銜接;依托站前商務區,推動城市機場向高顏值、國際范、未來感的機場城市轉變。支持郵政、圓通、西北貨航等企業建設全國運營基地,壯大機隊規模,構建自主可控的航空運力體系;引進大型跨國物流、供應鏈企業,吸引省內貨源回流;主動對接銅川、咸陽,探索實施“自貿飛地”,形成以空港為核心,輻射周邊的臨空經濟發展新模式。切實把高質量發展“三個經濟”作為大西安“十項重點工作”之首,吸引客貨流、資金流、技術流沉淀交匯,打造全國航空維修和航材共享中心;以梅里眾誠等生物醫藥巨頭為帶動,打造疫苗研發、生物制劑等高端生物醫藥新板塊;建設西北最大的航空綜合培訓中心,綠地漢諾威國際會展中心,強化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門戶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