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近日,《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分別在頭版位置和《新聞聯播》欄目,聚焦陜西高質量發展,報道空港新城牢牢把握“一帶一路”對外開放和臨空經濟發展機遇,全力打造“空中絲綢之路”,初步構建起面向“一帶一路”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并不斷深化改革創新助力全省追趕超越。


其中,兩家媒體共同聚焦陜西“空中絲路”越飛越暢快、越織越密:“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全貨運航線由原來的不到10條增長到41條,航空貨量從17萬噸增長到近40萬噸。自2019年起,4條‘最具有經濟實質意義’的第五航權航線以‘一年一條’的效率落地開航,初步構建起面向‘一帶一路’、輻射全球的貨運航線網絡。”

一直以來,空港新城全力打造“空中絲綢之路”,保障總投資496億元的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加緊建設,持續提升西安國際航空樞紐能級,未來將建成滿足年1.2億人次旅客、200萬噸航空貨運量需求,聯通世界的超級航空樞紐。截止目前,已累計開通航線383條,國際(地區)航線97條,連通全球37個國家、76個樞紐和旅游城市,航線網絡通達性僅次于北京,綜合排名躋身全球前50位,包括東航、深航、川航等14家航空公司區域總部先后落地,聚集形成西部最大的航企CBD。
據此,《人民日報》文章指出:“西安國際航空樞紐、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絲綢之路大學聯盟等成為陜西對外開放的新名片。”
此外,《人民日報》文章還指出:“‘貨站前移’‘鐵路快速通關’‘直提直裝’等創新模式讓陸上絲路、空中絲路建設大幅提速……改革不斷向縱深延伸。”

構筑制度創新高地,加速釋放開放紅利,自2017年4月1日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獲批以來,中國(陜西)自由貿易試驗區空港新城功能區(以下簡稱“空港新城功能區”)積極運用“自貿+臨空+航權+保稅+口岸+跨境”疊加優勢,深化改革創新。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功能區已累計形成創新成果51項,平均每38天形成一項改革創新成果。
其中,國際貨物24小時機坪“直提直裝”是西安咸陽機場海關助力自貿區貿易通關便利化的一項改革實踐,該模式改變原先國際貨物抵達機場后須轉運至機場貨運倉庫,經查驗后方可提貨的作業模式。在飛機進境前,企業事先向海關辦理全部貨物報關單的“提前申報”手續,對抵港前已完稅或具備稅款擔保資格的企業非開箱查驗類貨物實施提前審驗,發放運抵放行許可并允許在機坪直提直裝。較之傳統空運貨物倉庫提貨模式,貨物入庫時間平均縮短了2-3天,滿足了企業對通關、物流時效和特殊商品安全運輸“零延時”的迫切要求,有效節省了時間成本和物流成本。
未來,空港新城將繼續保持奮勇爭先的姿態立足“一帶一路”,不斷改革創新,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奮力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