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次數:次
隨著1月22日陜西西咸空港綜合保稅區(以下簡稱“空港綜保區”)的正式封關運行,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完成臨空經濟又一塊重要拼圖。

截至目前,空港新城已招引臨空產業項目77個 ,聚集市場主體8000余家,已初步形成了包括飛機維修、航材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物流運輸在內的臨空經濟全產業鏈,臨空經濟產值突破110億元。由臨空樞紐保障業、臨空先進制造業和臨空高端服務業組成的臨空經濟集群正在空港新城蓬勃發展,孕育著大西安產業發展又一特色增長極!
強化臨空樞紐保障,帶動臨空產業發展
在空港綜保區封關運行當天,四輛載著全新空客A320NEO飛行模擬機及其配件的貨車緩緩駛出卡口,完成第一單保稅融資租賃業務,實現陜西省首單保稅融資租賃業務落地。飛行模擬機業務采用融資租賃方式進口,借助保稅相關政策,企業此單業務較一般貿易進口節省了300多萬元資金成本支出。
空港綜保區內目前聚集供應鏈管理、融資租賃、航空維修、跨境電商等綜保區上下游及關聯企業95家,2020年全年完成進出口額24.6億元,同比增長35.4%。坐擁陜西省唯一臨空型綜保區的空港新城,產業業態進入加速成長期,正向保稅加工、保稅維修、保稅融資租賃、保稅研發、保稅文化等方向延伸,外向型經濟發展的新篇章已經打開。
與此同時,2020年7月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破土動工,標志著西北地區最大民航工程進入建設實施階段。

機場做大,空港才能做強。在全力保障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同時,空港新城堅持服務機場三期建設工程就是服務臨空經濟建設的理念,緊盯“發展同向、規劃同圖、交通互聯、基礎共建、設施共享、體制共創、保障優先”的港產城融合目標,積極開展T5航站樓站前商務區建設。
就在2020年最后一天,作為連接機場GTC綜合換乘中心與T5站前商務區的關鍵性工程,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場外配套工程迎來開工,工程按照“立體行車、多層拓展”理念,科學規劃道路,將實現地下、地面和空中的互聯互通,確保“零換乘”。

依托強大的臨空樞紐,2021年1月16日,一架滿載高端電子產品的波音B767-300F全貨運航班從西安咸陽國際機場起飛,飛往日本東京成田國際機場,這是空港新城2021年新開通的首條國際全貨運航線。
據了解,從2016年至今,短短5年間,西安全貨運航線已從5條增至35條,通達全球11個國家、30個主要樞紐城市,形成“向西開放、向東集散、輻射全球”航空網絡格局。空港新城航空貨量也實現井噴式增長,從2016年23萬噸增長至2020年的近38萬噸。西安機場貨郵量排名實現五進位,躋身全國十強,航空物流邁向高質量發展。
一架架“芯片航班”“生鮮航班”沿著“空中絲路”擁抱世界,美光、三星、中興等西安大型出口加工制造企業國際物流通道同步打開,陜西經濟“走出去、引進來”的雙向引擎轟鳴。

2020年5月,馬爾代夫國家航空公司在空港新城成立西安辦事處;7月,深圳航空西安分公司生產基地項目(一期)工程封頂;12月,幸福航空西安基地啟用……為解決航空公司總部遠離機場、綜合運營成本增加的問題,空港新城在機場西門戶規劃建設2000畝的航空企業中央商務區,打造絲綢之路最具影響力的“航企CBD”,已吸引了海航、南航、川航、藏航等14家航空企業落戶,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
做強臨空先進制造,完善臨空產業鏈條
2019年,中國東方航空公司與法國賽峰集團合作共建的西安東航賽峰起落架系統維修基地在空港新城投運,截至目前,東航賽峰已維修24套飛機起落架。
西安東航賽峰起落架系統維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王小權說,2021年,公司將力爭獲得歐洲航空局飛機維修執照,預計到2024年可實現滿負荷生產,年起落架維修量達150套左右。屆時,東航賽峰將成為亞太地區最大的窄體式飛機起落架深度維修工廠。
作為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近幾年,空港新城在做強臨空先進制造上頻頻發力,以航空維修、航空裝備制造為核心的航空產業集群加速形成。

2020年3月,在東方航空技術有限公司西北分公司維修機庫,來自柬埔寨瀾湄航空的空客A321客機進行了陜西首例干線飛機進境維修業務,這是空港新城參與全球競爭打造臨空經濟全產業鏈又一成果。
東航技術西北分公司是陜西唯一同時擁有FAA和EASA維修許可證的飛機維修企業,其維修機庫也是西北地區維修規模最大、實力最強的飛機維修基地,共有6條生產線。每天維修人員要對150班航班進行日常航線維護,排除飛機的故障和隱患,對40多架在此過夜的飛機深度檢查。“2020年,公司共檢修飛機450余架。”東航技術西北分公司大修部HMC副主任曹呈文說,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三期建設完成后,他們還會新建一座15-20條生產線的維修機庫。
以機體大修為龍頭的一站式航空維修基地在空港新城從無到有、從有到強,正成為西安乃至陜西發展臨空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隨著客機維修業務的穩步開展,今后,還會有更多國際飛機維修企業和業務在空港落地。空港新城將全力支持飛機維修企業做大做強,通過完善航空全產業鏈,力爭打造面向“一帶一路”的國際航空維修中心。
2020年,空港新城還發力戰略性新興產業,集成電路測試、特種計算機兩個高科技項目,碳化硅半導體新材料及激光陀螺儀制造項目,航空航天電子元器件檢測項目……一個個“高精尖”項目先后落地。

2020年8月,空港新城首個生物醫藥項目——梅里眾誠動物疫苗生產基地項目(一期)順利封頂。目前,項目機電安裝工作已完成60%,主要設備也都已到達安裝現場。項目投產后,預計可形成年產1.4億頭份口蹄疫疫苗的生產能力,占據全國10%-15%的市場份額,每年產值超過10億元。
產業園區也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可有效助力臨空經濟發展。位于空港新城的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項目總投資10億元,整體規劃建設37棟2至5層的標準廠房。在新城相關政策支持下,該項目克服疫情于2020年2月開工,現已完成20棟標準廠房的封頂,在2021年5月起分批交付,預計2021年底整體交付。
中南高科西安臨空產業港目前已簽約60余家航空制造及維修、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制造等臨空型高新技術企業,整體交付后入駐企業可達90余家,提供約2500個就業崗位。中南高科產業招商部招商總監劉大勇介紹,產業港主要依托空港新城臨空區位優勢,打造集生產制造、研發設計、中試成果轉化、生產企業總部、產品展示和生產配套功能于一體的高技術產業聚集地,成為中小微型高端科研制造企業的超級平臺。
聚焦臨空高端服務,打造國際人文交流平臺
空港新城擁有全國第七大樞紐機場——西安咸陽國際機場,3小時航程覆蓋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及主要旅游城市,“臨空+自貿+保稅+口岸+跨境+航權”疊加優勢明顯……
會展業是觸摸世界的窗口,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助推器”。作為陜西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空港新城立足區位優勢,打造臨空高端服務業,助力大西安國家中心城市和“一帶一路”國際會展名城建設。
時至今日,空港新城已先后舉辦中國航空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航協物流發展大會、中央企業熠星創新創意大賽、巴黎秋季美術沙龍等一系列具有影響力的展會活動。國內外精英在享受臨空會展業帶來便捷的同時,更體驗到隨時可出發、隨處可到達的臨空增值服務。
在硬件建設上,空港新城引入由上海綠地集團投資建設的國家臨空經濟會展中心及其配套項目,項目緊鄰新建的T5航站樓綜合交通樞紐及站前商務區,總建筑面積32.8萬平方米。國家臨空經濟會展中心將由全球最大的會展商漢諾威集團運營,與周邊項目交相輝映,涵蓋會展中心、會議中心、星級酒店、商用辦公等,未來,將成為“一帶一路”上極具臨空特色的會展新地標,助力空港新城打造“一帶一路”高端服務業集群。截至2020年底,項目配套區域簽約入駐20余家企業,包括綠地全球商品直銷中心、麥當勞穿梭餐廳等品牌企業。
“現在,會展中心主體已完全封頂,全面開始內外裝修,同時也完成運營管理公司注冊及團隊組建。”據上海綠地集團西北事業部總經理助理、西咸公司總經理顏凡介紹,會展中心預計2021年上半年投用,整體建成時間預計在2023年。目前,會展中心已經簽約多場會展活動,未來,主要借助綠地集團與德國漢諾威公司的品牌價值和資源優勢,舉辦以區域重點產業和臨空經濟產業為主題的高端會展活動。
緊鄰國家臨空經濟會展中心的蘇寧廣場也在加快建設中,項目涵蓋購物中心、高端住宅、科技辦公等業態。此外,空港新城還擁有西安國際少兒美術館,集少兒美術教育、學術交流、作品展覽、藝術培訓等多功能為一體的少兒藝術平臺,曾多次舉辦“一帶一路”中國西安2019國際少兒美術博覽會等展覽活動。
以實干求突破開新局,據了解,“十四五”期間,空港新城將緊盯打造千億級臨空產業集群,建設國際一流臨空經濟區的目標,聚焦臨空樞紐保障業,臨空先進制造業和臨空高端服務業等臨空經濟相關產業項目,策劃實施一批總投資不低于2000億元的臨空經濟重大項目,努力把西安臨空經濟示范區,打造成陜西高質量發展的動力引擎。